网站导航

国际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党支部组织开展“汇智聚力赋能博士培养”座谈会

为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化教师党支部在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推动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并为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5月8日中午,国际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党支部举办以“汇智聚力赋能博士培养”为主题的博士生导师座谈会,学院党委书记姜蓓蓓、分管科研与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李委明及全体博士生导师参与了此次会议,会议由教师党支部书记牛毅主持。

会议伊始,李委明详细介绍了我院博士研究生招生历史和培养现状,他指出,我院博士生自2020年招生以来,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博士生培养面临诸多挑战:一是如何优化招生渠道、吸引更多优质生源,二是如何科学指导学生进行论文发表,三是如何优化提升导师组会与学院workshop的形式及效果,四是如何精准招募适合进行博士研究的学生等,这些问题引发了与会教师们的深入思考和热烈讨论。

随后,几位具有丰富博士生指导经验的教师分别结合自身指导实践,分享了他们的指导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并同与会教师们围绕博士招生、培养和指导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黄宗晔老师提到,博士生的研究方向和想法可能与导师存在差异,因此在指导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时,他表示本科教育背景对博士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并建议通过增加实践机会和教学技能培训,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术与职业需求。王钊老师认为,作为导师应为学生创造更多学术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多做、多写、多练,通过不断积累经验来提升科研能力。王钛宁老师指出,对于主动性较强的学生,导师应当给予其更多独立锻炼的机会,激发其潜能并促使学生快速成长。杨欣桐老师聚焦于中文期刊论文的发文偏好,建议导师要深入了解期刊的选题方向与发表范式,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投稿。同时,她提醒要关注学生在投稿过程中的心理状态,适时给予开解和支持。高逸尘老师强调,博士生毕业时最好有4至5篇高质量论文作为支撑,其中英文论文的投稿时机尤为重要。而中文会议论文的投稿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平台。此外,她还提到,在招收学生时,导师应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思想品德、学术道德、学习研究态度等。

本次座谈会不仅为教师们搭建了交流平台,更深入探讨了博士招生、培养和指导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下一步,学院将根据座谈会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围绕优化招生策略、改进指导方式以及加强师生间的沟通协作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博士研究生培养机制,提升培养质量。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