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大学黄宏教授走进国学与艺术讲坛 讲述“一带一路与铜镜”
12月18日下午,由我校国学与艺术中心和文化与传播学院共同举办的“国学与艺术讲坛”系列讲座之“一带一路与铜镜”在博远楼四号报告厅开讲。讲坛邀请国防大学黄宏教授讲述他对于铜镜的理解以及他与铜镜之间的故事。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石刚主持讲座,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陆彦明和师生代表参加讲座。
黄宏,国防大学教授,1946年生于云南,1962年在昆明入伍,少将军衔,曾三次参加保卫边疆自卫还击作战,曾任中央政策研究室政治组负责人、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全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领导小组副组长。30多年来,黄宏倾其收入,利用业余时间购藏了曾无人问津的文化遗产,他收集了历朝历代,世界各地的铜镜共计1600余枚。
黄宏分别从收藏人生、一带一路与铜镜、铜镜大美三个方面展开讲座。他首先讲述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的过程,希望以此激起当代青年学习传统文化的意愿。黄宏表示,他极其热爱收藏,收藏其实是为了研究与传播。目前,他的海岳堂藏品万余件,除古籍文献、书画外,还有陶瓷、砚台、铜镜、铜器和古代雕塑。在众多藏品类型中,他最爱收藏铜镜,并已在各个博物馆举办过20多个展览。
黄宏用铜镜实物为观众讲授铜镜知识
黄宏介绍了中国对世界铜镜发展的影响。他从“黑石号”沉船打捞出的28面铜镜,引出中国古代铜镜早已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南洋诸国,并由铜镜的纹饰和铸造工艺说明佛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早就融入了中华文明,铜镜这些背后的含义均表明铜镜的历史与一带一路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他认为,两汉时期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在丝绸之路上往来贸易繁多,其中不乏有铜镜的交易。他强调,中国古代铜镜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是古代使用最广泛的生活必需用品,全面见证了迁绸之路的发展历史。“古人不见今时镜,今镜曾经照古人”,一部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也就是一部“一带一路”发展史。“一带一路”创造奇迹,保留下一千多年前的铜镜,才让传统文化之美得以流传。
黄宏展示了他自己独家收藏的铜镜及一些珍贵铜镜的复刻版。这些铜镜背面图案有刻着葡萄象征不老长生的,有刻着摩羯鱼张着嘴的,还有刻着身披璎珞脚踩莲花的大象的。这些铜镜上的纹饰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做工精细,形象逼真,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和铜镜的大美之处得以充分体现。
黄宏用珍贵铜镜复刻版实物为观众讲授铜镜知识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中,当被同学问到“是否有将铜镜进行归纳分类”的问题时,黄宏回答道,“我自己收藏的铜镜有很多,如果进行一一分类会有一定的难度,我现在做的展览,目的之一也是在挖掘我收藏的铜镜究竟有多少种。如果可以的话,希望以后有年轻人加入,协助我一起对我收藏的铜镜进行分类归纳”。
学生观众代表向黄宏教授进行请教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也是后代必须要了解和发扬的艺术结晶。本次讲座活动的举办,旨在让学院的学生们有机会接触到我国的国学与艺术文化,通过老艺术家的亲身经历激发起当代青年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热情。
华亚艺术基金会秘书长李晋春、华亚艺术基金会运营总监刘欣和文化与传播学院办公室主任张素娥、辅导员尹可心也一同参加讲座。
文化与传播学院领导与黄宏教授合影留念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