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北大教授与外国语学院师生共话中法文化交流

11月24日下午,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秦海鹰为我校外国语学院师生做主题为“法国现代诗人与中国语言文字——以克洛岱尔、谢阁兰、米修为例”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法语系教师于晨琦主持,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重霄,院长助理栾婷以及外国语学院师生参加交流。

讲座开始前,刘重霄代表全院对秦老师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希望借此机会,鼓励全院师生积极进行学术创新、发展学术追求。

1129.8.png

秦海鹰教授首先介绍了克洛岱尔、谢阁兰、米修三人与中国的深刻渊源,她特别提到了这三位19-20世纪的法国作家对中国的贡献:克洛岱尔促成了京汉铁路的合同,在法国与中国的经济活动中起到很大作用;谢阁兰为东北成功扑灭鼠疫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在考古活动中发现了秦始皇墓。其次,秦海鹰教授介绍了这几位法国诗人与中国相关的代表作,包括谢阁兰《的碑》(1912),米修的《一个野蛮人在亚洲》(1933)、《运动》(1951)、《中国的表意文字》(1975)以及克洛岱尔的《百扇贴》(1927)。

1129.12.png

秦海鹰教授提到,“西方与中国语言文字”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们可以继续深入挖掘研究。中国的语言文字与文化对于西方来说很特别,尤其是中国的书写系统与欧洲很不一样,中国汉字能够记录抽象的思想。于是欧洲的哲学家、思想家都试图从中国的语言文字中发现一些道理,试图在中文中寻找普世的、完美的语言。此外,中国语言文字也成为了法国诗人的灵感来源,比如米修在《中国的表意文学》中就用散文诗表达了对中国文字的态度和感叹。

在本次讲座中,秦海鹰教授主要从“符号的宗教”、“每个字都是一个诱惑”、“书法是对汉语的颂扬”三个方面与参会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

1129.9.png

秦海鹰教授首先提到,西方人的语言崇拜与基督教的语言创世观有关,而中国人的语言崇拜主要体现在仓颉造字。克洛岱尔认为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生命,他在1896年参观了中国孔庙后发现中国人的庙中没有神,“描绘概念的文字在这里成为了偶像”。谢阁兰在参观西安碑林后,在《亚洲信札》中感叹“这就是对至圣至古的汉字的崇拜。没有神,这里只有文字存在着”。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汉字的造字法分为六种方式,称为汉字的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米修将《说文解字》称作“一部源头上的符号的字典”(Un dictionnaire des signes),他认为,汉字是原初的诗,“汉字(尤指象形字)是人与世界最初相遇的见证”,“汉字让人回到事物,回到存在,是真正富有表达力的表达形式”。秦海鹰教授尤其提到了米修对“椅”的解说,谢阁兰也对“天”字有着不同的遐想。克洛岱尔执意不学汉语希望以此来保持对汉字的热情,他认识的象形字有“人”“木”“子”等,并对“人”字有着自己的见解。克洛岱尔认为,去探究每一个汉字,就会接触到中国人的想法,进而追寻到中国古人对于一个事物特征的理解。“汉字”(caractère)是对事物“特征”(caractère)的认识,对“不可见”的揭示。克洛岱尔的作品《第七天的休息》(Le repos du septième jour)是对“王”字的发挥。他将汉字与西方宗教观相结合,并认为“王”字的构成与基督教的内涵相关。

谢阁兰谈论了汉字字体的演变,他认为“汉字”是通过人的眼睛、肌肉、手指以及各种刚劲有力的工具而呈现出来的万物景象,因此它们也经受了一场变形,这一变形过程正是艺术融入文字知识的过程。此外,他自己也在创作中加入了不少的元素,如《碑》中的汉字字体。米修出版了《一个野蛮人在亚洲》《中国的表意文字》,他通过“心”字赞扬了中国书法。米修对语言的表意能力表示怀疑,他认为语言是一个囚笼,而绘画则可以不受语言的束缚,因此米修也模仿中国汉字创作了作品《运动》(Mouvement)。

1129.11.png

讲座接近尾声,秦海鹰教授为我们补充展示了东西方艺术的再创作。比如舞蹈与书法的相互借鉴,还有国家图书馆在2012年举办的关于谢阁兰作品《碑》的特展,其中以碑的样式再创作的地灯十分有特色。

最后,讲座在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本次讲座使师生们对汉字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对于克洛岱尔、谢阁兰和米修三位法国诗人与中国的联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于晨琦老师表示,希望同学们能在此次讲座中发现自身在专业领域的兴趣,捕捉中法语言文学的学术灵感,奠定学术基调,进而在学术研究上不断锐意进取。

1129.10.png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