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传播学院顺利举办第五场“文传讲堂”讲座
5月8日上午,文化与传播学院在博远楼506举办“文传讲堂”系列活动第五场讲座,本次“文传讲堂”邀请《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主编,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张桃洲教授进行学术讲座,讲座主题分上下半场,上半场主题为“作家的战争体验及其创作”,下半场主题为“期刊的使命:学科融合与学术共同体构建”。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于九涛、副院长许敏玉以及学院教师、研究生代表共同参加本次讲座。讲座由许敏玉主持。
讲座伊始,张桃洲以深邃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学术经验揭示了战争文学的重要性。他强调,如果没有文学作品作为载体,语言的生命力和与其相关的文化生命力会变得萎缩,而战争作为人类历史的一部分,通过文学进行反思具有重大的意义。随后,张桃洲从亲历者的体验及转化和间接体验者的创作两个维度,详细剖析了战争文学的创作路径。他列举了《敌后武工队》和《西线无战事》等经典作品,这些作品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人性的复杂性,同时因其独立的文学价值而受到认可。他也提到了间接体验者的创作方式,通过在战争边缘地带“采风”或查阅历史文献资料听与述形成文学作品,尽管创作者本身可能缺乏丰富的战争经验,但仍能引起人们对战争深层次的思考,丰富了战争文学的内容和深度。
在谈到作家的战争体验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时,张桃洲通过艾青、卞之琳、穆旦、陈辉四个作家的经典案例,并现场分享了《给前方的神枪手》《一个中国新诗人》《赞美》等战争文学作品,直观展现出战争文学作家是怎样思考战争和试图改变战争的。张桃洲强调了文学作品在传递情感、记录历史、促进文化理解和反思社会现实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最后,张桃洲总结了战争文学的作用,并以陈黎的图像诗《战争交响曲》体现如何通过文学手段揭示战争的残酷,并以此引发人们对于战争的深刻反思与对和平的向往。
下半场,张桃洲将视线转向了学术期刊的使命。他首先介绍了《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的办刊宗旨和办刊理念,强调了学术期刊在推动学科发展、促进学术交流方面的重要作用。首都师范大学学报处于激烈的学术期刊竞争环境中,特别是在学术资源丰富的北京地区。因此,明确自身定位,专注于传统学科及基础性研究至关重要。面对学术环境的变化,学报需要积极求变,以适应新的挑战与机遇。随后,他结合自己多年的编辑经验,通过回答“没有资源如何发刊”“约稿与投稿”“审稿人资格”三个问题,就青年学者在投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和指导,他鼓励青年学者应把专业性做好,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克服心理依赖与惰性。在最后的问答环节中,张桃洲和学院教师就学报的美学美育栏目进行了讨论。整个讲座过程中,张教授不仅为我们带来了丰富的学术知识和深刻的思考,更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厚的学术修养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高度赞誉。
本次“文传讲堂”讲座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文化与传播学院的师生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术交流机会。更让听众深刻认识到了结合学术研究与文学创作是增强研究成果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新思路。
文化与传播学院未来将会持续举办系列学术活动,为学院的学术氛围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学院在研究领域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