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 | 守护星星的孩子,愿阳光温暖每一个角落
亲爱的同学们
暑假已经过半
大家都是怎样度过的呢?
小V发现许多同学
在家乡所在地
或投身社会实践
或开展课题研究
在实践中受教育
学本领、 阔眼界
下面就让小V带大家去看看吧~
守护星星的孩子
愿阳光温暖每一个角落
7月7日至8月5日,首经贸劳动经济学院2020级王安娜、张潇晓、任惠泽、陈雅男、凌琪、刘新硕、孙铭晓7名同学组成“星星守护”志愿服务团队,从社会工作角度开展调研,了解和帮助自闭症儿童及家庭,守护星星的孩子。劳动经济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李楠副教授担任指导老师。
该团队通过组织志愿活动、开办公益讲座、自媒体平台宣传等方式展开实践。希望提高人们对自闭症群体的了解度与包容度,打破自闭症患儿的社群隔离,为自闭症患者发声,并为他们提供实际、有效的社会支持。
了解“星星的孩子”
7月7日,“星星守护”志愿服务团队来到海豚乐乐康复中心参观学习(一家专门进行自闭症儿童干预治疗的机构),详细了解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模式与干预治疗,了解老师与自闭症孩子相处的故事。
志愿者们首先对感统教室进行参观。感统教室是利用一些器材帮助孩子们提高触觉、感觉、平衡等能力的感觉统合训练教室。例如通过训练器材前后左右的摆动来提高前庭功能、利用特制的“小凳子”锻炼平衡能力。志愿者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详细了解项目操作流程与效果,并进行了实际操作体验。
星星守护团队还采访了两位经历丰富的老师,了解孩子们的治疗、生活能力、学习状况、融入社会的意愿等情况,了解让自闭症群体进入社会并产生价值的途径。
活动中,志愿者们认真学习相关知识,为后续服务积累经验。同时也认识到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系统的社会支持服务网,帮助自闭症患者更好的融入社会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开展志愿活动
7月9日-23日,星星守护团队连续参与“阿甘助残公益跑”项目。在活动中,志愿者协助老师及家长帮助孩子们完成跑步运动。
志愿者带领孩子们进行拉伸活动,在跑步过程中陪伴在孩子身边,提供支持与鼓励。随着志愿活动的进展,志愿者们也逐渐取得了孩子们的信任,他们会在跑不动时主动抓住志愿者的手,依靠他们;会和志愿者打招呼;会主动询问志愿者的年龄,籍贯等。
志愿者们从活动老师那里了解到,一开始接触这些孩子,他们走路都成问题,但到今天,大多数孩子都可以慢跑,所有孩子都有进步,这也是该公益活动的意义所在。
团队成员还对五位活动组织者和参与者进行采访,了解到家长们担忧的问题多为康复机构的选择、治疗效果、孩子未来的归所以及自己百年之后谁来照顾他们。虽然政府和周边社区对于自闭症群体有一定的关怀和补助,但融入社会是最根本的问题。
为自闭症患者发声
“星星守护”志愿服务团队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宣传,为自闭症患者发声。7月30日,星星守护团队带着提前制作好的宣传手册,走入北京社区,进行线下宣讲,共走访了大河庄苑、黄庄小区、科春社区三个社区,中关村大街、大泥湾路、长智路三条街道,共发放宣传册200余份。
在发放宣传册的同时,团队成员针对宣传册内容进行简单讲解,并分享自己与自闭症群体相处的经历与感受。
星星守护团队还发起“为自闭症群体送温暖”活动,通过朋友圈、自媒体平台推广,呼吁社会为自闭症群体送上温暖,最终共收集到40余张贺卡、若干儿童防疫用品、拼图、图画本等物品。并通过海豚乐乐和阿甘公益群体,将所有礼物送给自闭症孩子。
自闭症群体需要的不是过分保护,而是一个能让他们加入到社会的机会,让他们拥有独立的能力,融入到社会中,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星星守护团队的初衷就是在了解自闭症群体的基础上为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发动更多社会群体关注自闭症,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实践感悟
王安娜:我认为在保护自闭症群体的这条路上,需要社会、政府供强有力的直接支持,例如更好的救助资源、学习机会、工作机会等。也需要公众提供间接社会支持。“保护自闭症群体”不应该是一句口号,一句网络宣言,更应该通过相关政策来落地实践。
张潇晓:通过实践活动,我了解到普通学校对自闭症儿童是有一定接纳程度的,我们呼吁普及自闭症知识,老师和同学友善、热情、尊重地对待自闭症儿童,推动自闭症群体社会化,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刘新硕:在此之前我从未想过会这么近距离地靠近这些“星星”孩子们,我会持续关注这个领域,希望孩子们越来越好,希望每个人的独特价值和尊严都得到尊重。
任惠泽:自闭症儿童进普通学校难,是因为在我国专门针对自闭症儿童的特教师资较少,有融合环境的常规学校对于数量庞大的患儿群体来说还不足够,所以完善自闭症儿童教育体系的路还很长。
凌琪:我们在面对自闭症群体时,可以再多一点耐心和包容,就像社会工作老师在课上经常讲的那样,社会工作的原则在于“尊重,接纳,非评判”,我们要尊重他们的想法,接受每个个体的差异,不要用自己的惯性思维和认知去随便的评判任何一个人。
陈雅男:我认为自闭症儿童最主要的困难在于社群融合。部分自闭症儿童有想要融入社会的意愿,但缺乏社会交往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同时社会对自闭症群体的了解和接纳又相对不足。因此,实现自闭症儿童社群融合,需要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能力 ,也需要社会群体增强对自闭症儿童的了解程度和接纳意愿,还需要社会工作者不断协调、帮助。希望自闭症儿童能够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健康、快乐成长!
如果没有光
那我们就创造光
让这道光
透进紧闭的房门
温暖心田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