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重大活动 | 那一天,我紧贴着祖国的心房:一颗种子的故事
种子是自然界中生命延续的载体,它不仅是生物生长的开始,也代表着希望、成长、潜力。种子是有力量的,这股力量叫作生命力。当“种子”埋藏到了心里,当196个伙伴在心中埋藏了同一颗“种子”,这股生命力就格外的强大。
首经贸男高声部电视转播画面(画面中间靠右部分)
在刚刚过去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共派出196名师生参与服务保障工作,其中,1名同学在女民兵行进方阵中接受检阅,83名师生作为广场合唱团仪式人员参与合唱,110名师生作为志愿者参与服务保障工作,另有2名教师借调至纪念大会志愿者指挥部工作。
他们心中的“种子”是在2025年的盛夏种下的
盛夏的首经贸校园,繁花锦簇,生机勃勃。
6月11日午后,校团委副书记杨澜站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厅门前,提示每一位准备入场的老师、同学存放好个人电子物品。杨澜的激动写在了脸上,按照组织安排,她自今年4月起借调至纪念大会志愿者指挥部工作。由于保密纪律要求,杨澜在外借调的情况鲜有人知,她自己也严格遵守相关纪律要求。这一天,她将主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服务保障重要活动誓师大会,这也是杨澜2个月来,第一次公开念出活动的名称。与杨澜一同工作的,还有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武装部、学生处干部王留林,他于今年6月借调到纪念大会志愿者指挥部工作。在指挥部,杨澜和王留林的工作内容以案头工作为主,“我们的工作内容看起来都是小事儿,”杨澜说,“但小事儿不小,其中也蕴含着我们大大的家国情怀。”
对于参与广场核心区合唱表演的师生来说,这颗“种子”种下的时间会更早些。5月27日晚上,这是合唱组第一次集结。这天,带队教师向同学们进行了严肃的保密纪律教育,并组织全体人员集体签订了保密协议书。
“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种子的故事”,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2023级本科生庞祎文回忆到,老师说,“从这一天开始,我们所有人心中就都埋下了一颗同样的‘种子’,这颗‘种子’在活动当天一定会美丽绽放,但若没有培育好这颗‘种子’,便会连同‘土壤’一同变质。”庞祎文说,自那天开始,同学们便时刻谨记,培育好这颗“种子”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要保守秘密。
保护好、培育好这颗“种子”
不仅仅是同学们的大事,更是学校的大事
随着时间进入到六月中旬,训练和彩排工作也愈发紧张繁重。连续三个星期的周末,合唱组的师生们都在进行片区合练。同时,这段时间也进入学校考试周期,面对着训练和备考双重压力,同学们顶住了,带队老师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同学们真的不容易,从上了大巴车就在看书,到了训练场不能带资料,就自己小声背诵,中间休息时,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不是闲谈,而是在复习”。校团委文化艺术部部长孙蕾在一次训练出发前,向前来送行的校团委书记胡文汇报着同学们的情况。
其实,早在训练任务启动之初,学校便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面临的现实困难,由校团委牵头,协调教务处、研究生院和各二级学院制定了工作方案,确保训练、考试两不耽误。据悉,我校全体参与服务保障纪念大会的学生全员顺利完成了期末考试。
“种子”的茁壮成长
少不了温暖的呵护和细致的滋养
合唱组的训练贯穿整个暑假,按照上级要求,每周要保证不少于8小时的训练,期间还会进行数次大规模合练彩排,中间集中穿插完成量体裁衣、照片采集、集中学习等工作。服务保障志愿者大队全体成员也在整个暑假待命,并分批参与了踏勘和三次集中演练工作。为了增强集体意识、缓解训练压力,校团委以月为单位,牵头组织了三场集体生日会。
6月的生日会恰逢一次片区合练归来。同学们汇聚在第三食堂一隅,合唱组中的大学生管弦乐团的同学们演奏乐器,合唱团的同学们随着旋律高歌,全体师生鼓掌欢呼,共同簇拥在生日蛋糕前定格这难忘的瞬间。
7月的生日会十分特别。党委副书记、校长吴卫星和党委副书记欧阳沁听取了工作专班的工作汇报,之后,他们带领各学院党组织副书记、辅导员在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多功能厅对参与活动的师生进行了慰问。最后,大家来到第三食堂,为生日在七月的师生志愿者共同庆祝,送上祝福。
8月的生日会安排在了9月3日任务结束后当天中午。校领导们在第二食堂等候196名师生胜利凯旋,并向全体师生的精彩呈现和倾情付出表达了高度赞扬。活动现场精心准备了生日蛋糕,在场师生共同分享了这份喜悦与甜蜜。
彼此之间的扶持
让这颗“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在合唱组的日常训练中,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这十六个字,在同学们身上显现得十分突出。
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杨铭轩是合唱组男高声部负责人之一,也是车辆安全员。除了指导同学们识谱、演唱,杨铭轩也默默为同学们做好各种服务。“我特别感谢学校艺术团,这里不仅让我见到了很多大场面,长了见识,也让我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多做一点儿是应该的,这些都是我在大学中收获的宝贵记忆”,杨铭轩说到。
除杨铭轩外,工商管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黄鑫虹、田超然,管理工程学院2023级本科生牛一凡、霍冠伯,华侨学院2022级本科生杨若琪,国际经济管理学院2023级本科生董隽阳、马浩铭作为各声部负责人,也一直为同学们服务着。
合唱组的同学们应该没有人不知道沈义宣这个名字,他是劳动经济学院2024级本科生。入学不过一年的沈义宣,却对校内排练场地的设备十分熟悉,俨然成为了合唱组中的技术担当。早来晚走,是沈义宣在排练期间的日常,“老师和同学们信任我,让我负责场地设备,我很荣幸”,沈义宣说,每次校内排练自己都有额外的一份成就感。
倒计时一个月,我们“含苞待放”
8月3日,指挥部专家来校指导、检查合唱训练工作,分指挥团队一并到校和首经贸合唱组师生们进行磨合训练。在倒计时一个月这个重要的日子里,专家们对首经贸师生的精神面貌和歌唱水平给予较高的评价。
指挥部张永祥老师给首经贸合唱组师生加油鼓劲
指挥部章雨薇老师为首经贸师生示范表演动作
按照上级要求,8月后,各校要加强合唱表演师生的体能体态训练。训练的核心就两个字——坚持。
法学院2023级本科生王泉博是男高声部的一员。今年夏天,王泉博身体有些不适,但他始终坚持训练,从不言放弃。“当我们了解到王泉博的情况,也建议他退出,但孩子自己说要坚持”,孙蕾说到。在第一次天安门综合演练时,王泉博始终紧紧跟在队伍中。“此前,我也在想要不要主动提出放弃,因为实在担心自己耽误集体的表现,但觉得既然老师相信我,我就应该尽量克服困难,坚持下去”,王泉博说到,“最后我胜利了!”
说到坚持,马浩铭也是典范。“我对这个男孩印象很深,他是那片表演区域里站得最挺拔的,表情、神态最到位的”,来校检查的专家给予马浩铭这样的评价。“我心里想得很简单,就是要把首经贸学生最好的状态展现出来”,马浩铭的表达很朴素,“我们不仅代表一万多名首经贸同学,更代表了全国的青年,自己展现出的状态,就是中国青年给全世界的样貌,必须拿出最好的状态,绝对不能丢人。”
除了合唱组之外,服务保障志愿者们的工作内容也对体能有着一定的要求。2024级商务学院本科生李伯雄的体能没的说,这与其是一名大学生退伍士兵有很大的关系,此前,李伯雄在武警海警某部队服役两年。在天安门第三次综合演练中,李伯雄的工作岗位在供水点,然而就是一个“拧瓶盖”的工作,李伯雄尽显军人严谨扎实的作风。由于高频率的重复性工作,李伯雄的手指磨破了,带队老师想给他贴上创可贴,但李伯雄工作投入到完全没有听到老师的提示。“不愧是当过兵的孩子,这意志品质没的说”,带队老师感叹到。
“我们是最早到广场的,也是最晚回学校的”,经济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张文艳讲述着参加天安门第三次综合演练时的场景,“你说我们困吗?当然困,但所有人的精神都是振奋的。我们站在广场外围,观察着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来来往往,大家的任务不同,但目标一致,每每想到自己将亲眼看见纪念大会当天的盛景,我只想着这时间可以过得慢些,再慢些”。
从播种到萌发
一颗种子的成长过程并不复杂
这一路需要帮助、需要鼓励
这一路少不了坚持、少不了自律
这一路还有太多人的陪伴和协作
终于
这颗种子绽放了
9月3日那天
196名首经贸人
为世界展现出了青年人的模样
首经贸男低声部在中国国际电视台转播画面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