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首经贸建成全球首个服贸中英术语库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首经贸发布了一项由外国语学院研究团队领衔完成的最新成果《服务贸易中英术语库》。

 

作为全球首部服务贸易领域专业术语库此成果具有深远的学术价值且势必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为探究这一成果研发背后的深层意义新闻中心记者近对该研究团队负责人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重霄和院长助理李双燕进行了专访

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重霄带领研究团队讨论

2019年,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原“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更名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刘重霄说:“从‘京交会’到‘服贸会’,这不仅仅是名称的变更,更是服贸领域的提质升级,反映了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之下刘重霄团队自2020年前后找到了构建术语库这个研究方向

利用大语言模型辅助数据搜集模型

“我们的研究工作开始于2021年,学院汇聚了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带领同学们开展语料收集、系统编纂、翻译审校等工作”,刘重霄介绍

术语库涵盖了2012—2025近14年的数据其借助人工智能和大语言模型。通过数据采集、人工智能处理和人工审校三个阶段经过确定语料来源、采集数据、清洗和预处理、自动提取、自动对齐、术语注释、人工语言校对、经贸专家人工校对、语言专家二次校对共九个环节刘重霄在采访中反复谈道:“在研究过程中,经济学院朱光和人工智能学院周振坤等老师在专业上提供了很多的帮助。”

经过研究团队与北京市国际服务贸易事务中心、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通力合作,最终形成了一套覆盖服务贸易主要行业领域,共273条约12万字的中英对照术语库。

人工审校过程中的译文对比,体现出AI机翻与人工审校翻译在实际应用中的明显区别

中国术语研究在国内外语界几乎空白,“首经贸看到了这一点,我们也抓住了,决心要把中国服贸领域的术语研究搞出一篇大文章”。正如李双燕所言,这篇“大文章”写得的确漂亮。目前,团队研究成果已陆续被国内知名企业采用,因其产生的社会效益十分可观,术语库还实际形成了一把“语言标尺”,有助于减少中外服贸机构和人员的理解偏差与沟通障碍。

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李双燕与团队成员研讨

除此之外,这篇“大文章”的精彩之处还在于延展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度与广度。2024级英语笔译专业硕士研究生祁奇曾深入参与术语库的搭建工作。在此过程中,他也找到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他说:“正是由于曾经参与术语库工作的经历,让我对服贸领域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以至于在求职过程中,我具备非常明确的目标和自信。”

研究团队中也不乏本科生的身影。2021级法语专业本科生赵佳琪认为参与术语库搭建工作的过程是自己在本科学习期间最重要的学习经历。她说:“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而交流的过程就是产生价值的过程。看着术语库成形,我不仅看到了这项成果的价值,也看到了我的人生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此项目经过多年的打磨,一批批“青椒”也随之在职业道路上有所成长。刘重霄在采访中说:“我们的研究过程,也是学院有组织地开展科学研究的清晰写照,尤其是王乐凡博士等一批青年教师,通过参与术语库相关工作,创新研究发展路径,不断迸发出具备学术价值的研究思路,收获了喜人的科研成果。”

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这套术语库是首经贸外语人栽下的一棵“智慧树”,它的价值也必将枝繁叶茂,助力国内外服贸企业扎稳“产业根”。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