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月亮会记得
来自天南海北的我们
心中都藏着对家的专属记忆
在中秋节这个温暖的日子里
我想把这些关于首经贸学子的独家记忆讲给你听
冯璟雯
2025级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
九月初,我踏入大学校园,开启了军训、入学教育和崭新的课程,扑面而来的新鲜事物和一群合拍的朋友,让我的生活充实而快乐,但快乐之余,唯独“家”从之前的日常变成了手机屏幕里的风景。
从前的中秋,总是和家人在一起度过,从未想过有一天,我会隔着几十公里的距离,殷切地盼着团聚。临近中秋,父母和姥姥特意赶来学校看我,我们在学校附近的小馆子里围坐一桌,他们眼里满是笑意,听我絮絮叨叨说着大学里的点滴。姥姥把带来的月饼用刀仔细切成四份,我们一人拿起一块,把零散的月饼重新拼在一起——就像此刻的我们,人虽不能常伴,心却始终紧紧贴在一起。
长大,并不是失去团圆,而是终于读懂了团圆背后的珍贵。往后的日子,我会好好珍惜身边的人,把那些未能时时陪伴的遗憾,都化作下次相见时更用力地拥抱、更温暖地相守。
王萱
2025级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当月亮升到树梢时,全家围坐。尝一块甜糯的月饼,听长辈讲过去的中秋故事。家人共同举杯诠释着对“团圆”的注解——是奔波千里也要回家的执念,是厨房烟火里的脉脉温情。
家人在得知我读研的消息后,通过原本寻常的中秋团聚,让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成功的喜悦,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被稳稳托住的幸福。这份庆祝,不只是为了一个结果,更是家人用他们最温暖的方式,在为我的未来注入力量和祝福。
这份借着中秋圆满之光为我点燃的庆祝,浓缩了世间最珍贵的情感。它无关奢华的形式,却拥有最完整的爱。它庆祝一个过去的终点,更期盼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
梁静怡
2024级经济学院本科生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金秋已至,中秋又将来临。每夜抬头望见明月,一夜一夜,月亮渐渐圆满,我的心里又想起过往的“圆满”。
那圆满,是去年此时,小小庭院里亮起的灯火与天上玉盘相映生辉的景象。天南地北的亲人,仿佛被这同一轮明月召唤,从四面八方归来。厨房里,锅碗瓢盆的叮当声是最暖心的序曲。空气中,弥漫着令人安心的饭菜香与絮絮地谈笑,这人间烟火气,比任何月光都更暖人心。
席间,寻常菜肴因团聚而成了盛宴。大家争相夸赞,聊着日常,也翻出泛黄的旧事。童年的趣事、祖辈的过往,在酒杯轻碰声中鲜活起来。那一刻我懂得,团圆并非仅是身体的在场,更是心与记忆的久别重逢。
我们走向何方,总有一轮共同的明月,照亮归途,连接思念,见证着人间最朴素也最珍贵的团圆。
王沐瑶
2025级会计学院本科生
又是一年中秋,我这个在外求学的大学生终于回到了家。推开家门,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妈妈正坐在沙发上,看到我回来,眼睛笑成了月牙。
茶几上早已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水果和点心,那盘青提颗颗饱满,像一串串绿宝石;红苹果透着喜庆,还有我最爱吃的月饼。妈妈拉着我坐下,给我递来一块刚剥好的水果,“快尝尝,这都是你爱吃的,特意给你留着。”
窗外的阳光洒进来,映着窗上的中秋装饰,暖洋洋的。我们聊着学校的趣事,妈妈听得格外认真,时不时插一句“在学校要照顾好自己”。
看着妈妈鬓角的几缕银丝,我忽然意识到,离家的这些日子,她该有多牵挂。中秋的意义,在我心里不再只是吃月饼、赏月亮,更是这阖家团聚的温暖,是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是无论走多远都能找到的心灵港湾。
这个中秋,没有山珍海味,没有华丽场景,却有着最浓的家味,最真的亲情,是我大学生涯里最珍贵的一段记忆。
刘婧涵
2025级劳动经济学院本科生
在我的记忆里,周末是在南二环到北五环的颠簸和姥姥白菜馅儿饺子的美味中度过的。每当周五,姥姥的电话准时打来:“明天来嘛!姥姥包饺子。”
随着高中学业的繁重,周末“回姥姥家”成了奢侈。“姥姥,明天学校有课,不回去了。”“姥姥,马上月考,不回去了。”电话那头,一瞬的沉默,我仿佛看到了姥姥眼中的黯淡与失落。
中秋临近,愈发怀念与家人相聚的时光,也渐渐懂得姥姥周末忙碌与三代人其乐融融交织的幸福!此刻,浏览手机相册,这张中秋全家福显得弥足珍贵。它满溢着姥姥味饺子的饭香,舅舅舅妈忙碌的脚步,弟弟们热闹的雀跃,它也承载着“家”的意义。
思绪飘摇,敲开姥姥家大门,总是未见姥姥人,先闻其声:“妞妞,姥姥包饺子呢!”随后她就在厨房里大展身手。餐桌上不一会儿就摆满了美味佳肴,而姥姥包的猪肉白菜馅饺子总是压轴登场。碗里的菜冒着尖儿,也阻挡不了姥姥布菜的热情。饭后,一家人便会坐在沙发上聊着琐碎家常,不时传出阵阵笑声。每每分别时,爸爸总会掏出相机去记录,记忆这难得的团聚时光。
而今,身在大学校园,时常在夜晚凝望家的方向,怀念姥姥的饺子。佳节临近,暗暗向月亮诉说心愿,盼家人围坐,定格帧帧美好!
刘硕
2025级文化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这张泛黄的旧照,定格了我童年的温暖家庭时光。这是小时候我们一家子一起过中秋节时的珍贵照片。画面中,我被我的妈妈温柔环护,一旁的爸爸拿着我喜欢的哆啦A梦玩偶,满是笑意。
这张照片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记忆的匣子。它让我想起,家人的爱就藏在这些琐碎却温暖的瞬间里——在孩童时期,是学步时小心翼翼地搀扶,是难过时变着法儿逗乐的用心,也是家中每一处用心布置的角落。如今已经成为一名研究生的我,似乎为自己贴上了“成熟、独立”的标签,但却时常忘记为人子女,更要多多向家人表达爱意。
时光或许会让照片褪色,但家人之间的爱,却如陈酿,愈发醇厚。它提醒我们,无论岁月如何流转,家永远是那个充满爱与牵挂的港湾,那些被定格的瞬间,都是生命里最珍贵的宝藏。愿家人中秋安康,愿各地同胞团圆。
山鲁齐
2025级管理工程学院本科生
晚风拂过校园香樟,抬头时,一轮圆月亮得晃眼,“千里共婵娟”的句子忽然撞进心里——原来中秋又要到了。
去年这时,我还埋在高考冲刺的试卷堆里。中秋夜的晚自习,窗外的月光透过教室玻璃,在习题册上投下细碎的影。下课铃响时,我以为又是独自回家的夜晚,却在校门口看见爸妈的身影。爸爸认真地看着每个出校园的同学,手中还提着保温袋,妈妈正踮着脚往教学楼方向望。接到我,他们没多说什么,只拉着我往巷口的餐厅走。保温袋里的饺子还冒着热气,妈妈不断往我碗里夹菜,爸爸则笑着说“别慌,慢慢来”。那顿饭吃得很安静,可月光落在他们眼角的细纹上,我忽然懂了,那些没说出口的牵挂,都藏在这突如其来的陪伴里。
如今站在大学校园的月光下,想起去年那顿中秋饭,才明白“婵娟”不只是天上月,更是身边人默默地守护。
陈心怡
2025级财政税务学院硕士研究生
我对于中秋的印象是什么呢?是我们院子里的石榴和院外的槐花。
我们家中秋节的传统就是饭后遛弯!阵阵秋风裹挟着槐花花瓣,清爽又柔和。平日里大家都忙忙碌碌,却在看见满月的此刻慢了下来,聊起日常来不及说的家常小事,我们从今天的月亮,聊到我最近学校里的趣事,又聊到爸妈工作上又遇到了难缠的客户…月光透过老槐树枝叶的缝隙照到院子里,斑驳的树影一摇一摇的,那一刻的图景在我心里会留存很久很久。
爸爸会适时地提起他种的石榴,正到了成熟的时候,摘下两颗抠出果粒,配着月饼正正好,妈妈不喜欢吃甜食,但是有了爸爸的石榴,她怎么也要给点面子!
晚些时候我们会给老家的亲人们打打视频电话,通常时候我们中秋是回不了老家的,但是中秋把我们的心连在一起,我们的思念也一定会被听见。
“每当我们各自仰望着月亮,目光就会相聚在天上”。团圆,不仅是一时的圆满,还会在长久的以后给我们每个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力量。希望家人幸福安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马雨萱
2024级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当微风拂过半袖,感到一丝凉意,便不自觉地望向天空,看着随风飘下的落叶、弯月如钩,开始期待下一个月圆的团圆时刻。
今年的中秋节,母亲提前带我回姥爷家过了一个团圆节。刚开家门,一股熟悉的饭香扑面而来,随着我们整顿好给大家伙带的月饼和水果,最后一道汤也端上餐桌。姥爷坐在沙发上与他的重孙女讲述着这枚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的由来,舅舅唤着姥爷“爸,先吃饭吧,咱们边吃边说”。
姥爷一坐下,餐桌瞬间活色生香起来。父亲将蟹黄和蟹肉剥好放在盘子里,母亲夹上姥爷爱吃的菜,一起放在他面前。姥爷开始跟我们讲述他去参加抗战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这几天的经历和心路历程,一家人都为他感到光荣与自豪。
这一刻,丰腴的满月、口中的香甜、眼前的至亲,都与一段浩荡的历史、一份沉甸甸的和平紧紧相连。我们此刻围坐共享的每一份寻常滋味,原来都有着如此深远的来路。
李泽维
2025级金融学院本科生
相册里去年中秋前夕的照片,总暖着我心 —— 中式包厢的暖光中,我和姐姐两家人围坐,生日蜡烛与中秋灯笼的光交织,把双节欢喜揉成双倍温暖。
那时我刚上高三,试卷堆得像小山,紧绷的节奏压得人喘不过气,家里气氛也凝重。直到这场聚餐,饭桌上亲人的闲谈与夹菜满是温柔;饭后逛京郊公园、北京城市图书馆,沿大运河漫步,一路陪伴让压力消散,也给了我冲刺的勇气。
如今我读大学,虽与老师同学熟络,但中秋临近,仍满心盼团圆。愿年年中秋月满,家人安康;愿学子都能归家,一口月饼尝出家的温暖。
潘汇文
2025级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本科生
现在想来已不知是何年所照,只大抵回忆起是小学时某个中秋之夜,和外公表妹在天安门广场所拍。那时手机摄像还并不很发达,但这模糊的画质,依然展现出我和表妹过往的孩童气质和外公尚未完全老去的面庞。当时的种种经过早已沉积在记忆中,抽调不出分毫。但通过外公一位八旬老人真切灿烂的笑容,不难想到那日于天安门灯光映射下的团圆,对这么一位为祖国奋斗一生的老党员,有着如何的意义。1964年外公从浙江大学地质系毕业后,受国家号召,放弃了稳定高薪的理论工作,离开浙江老家远赴东北偏郊开始了数十年的地质勘探工作,在他近几年写的回忆文章中经常提及那时的艰辛。出野外,寻矿脉,与寒风缠斗,东北的山区早成了新乡,旧乡的柳浪闻莺也只在于追忆。甚至由于路途遥远,外公父母去世时,他都未能赶到。他常常解嘲自己当时选择的“愚蠢”,但解嘲背后,正如这天安门下搂着我们兄妹时的笑容,是那个时代的青年于祖国赤诚的热情。那日中秋月下,已不只是我们这个小家庭的团圆,而更是我们身后,天安门上闪耀星火所映射的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团圆,而这团圆背后怎么少得了无数个如我外公一样默默无闻的祖国建设者呢?而未来祖国的建设又怎不需要外公怀里两个孩童呢?
写至此,夜已渐深,月已近圆,又一中秋将至,又一团圆长夜。那时的孩童已然长大,他的视野已不仅是眼前杯盏,更是千里外的风雨。
丁奕奕
2025级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张汴园照,是我对家人的想念,这个中秋,我把思念裹在月饼里,藏在灯笼下。
“再往左一点,没把那红灯笼拍进去”,记得那天在园里,爷爷奶奶看到街上都是穿古装游玩的,非要拉我和妹妹租汉服,奶奶说“来一趟得留个念想”,爷爷嘴里念叨“这灯笼真好看,中秋咱也买一串挂在家门口”“这花跟咱乖乖的衣裳真配”。后来逛到虹桥边,你俩怕我开学前没玩够,陪着我走了一下午。
周一下课路过食堂前的月饼小屋,饼香裹着糖霜味飘过来。往年这时候,家里的方桌早被爷爷擦得锃亮,奶奶你总在厨房和客厅间来回转,一会儿端出刚煮好的绿豆汤,一会儿又把切好的月饼摆成小堆,五仁的归爷爷,蛋黄的给妹妹,莲蓉的留给我,饭桌上摆着的那副我专属的碗筷……
其实我没敢在视频里多说想念,怕你们又红着眼眶说“早知道不让你去那么远”。但你们放心,我最近都按时吃饭,记得您说的“等中秋你回来,咱在家门口也挂串这样的红灯笼”。原来从那时起,我对家的想念,就和这园里的月光、你们的笑容,缠在了一起。
张晋瑞
2024级华侨学院本科生
每逢中秋,心底对亲人的思念便会悄然涌动。
平日里,我们常与奶奶团聚,家人的到来总能让她的笑容格外灿烂。这天,我如往常般和爸爸去看望她,同时还带上了精心保存的历史影像资料。每当奶奶翻看这些旧影,眼神总会立刻亮起来,精神也愈发矍铄。她凑得离屏幕特别近,手指偶尔还会轻轻碰一下画面里的人,慢慢跟我们讲那些藏在影像背后的故事——有峥嵘的党史,也有她珍藏一生的难忘记忆。那一字一句都饱含深情,我和爸爸常常听得入神,有时会跟着笑,有时又忍不住红了眼眶,我们不仅被故事吸引,更从那些过往里读懂了流淌其中的历史哲思与人间烟火。
中秋的月亮又要圆啦,唯愿所有亲友幸福安康,事事顺遂!
徐李杰
2025级国际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
中秋的月,是思念的圆;家人的笑,是温暖的甜。在花园的那一方小天地里,风车转着五彩的梦,我们的团圆绘就了最动人的中秋画卷。
还记得那个午后,长辈们坐在古朴的木椅上,脸上的皱纹都漾着幸福的波纹;晚辈们或站或坐,簇拥在身旁,笑声惊飞了枝头的雀鸟。一家人齐围在圆桌之前,品尝月饼,那不仅是莲蓉的甜糯与蛋黄的咸香,亲人的最浓烈的温情慈爱蕴藏其中。浅浅地小憩在后院里,唠唠家常,远处的笑语隐约可闻,那是最温馨的时刻,月光似一缕缕温柔的线,将我们的心紧紧牵连一起,似乎在这一时刻,家才被赋予了中秋团圆的意义。
时光被中秋月按下了暂停键,把亲情的模样刻进了每一个人的心底。团圆即最好的催化剂,将平常分散在五湖四海的亲朋汇聚一起,形成家的最温柔底色。那一栋栋房子,真正有了家的模样。
刘竞文
2025级商务学院本科生
妈妈常说,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正如人在尘世中行走,也应守住一颗清明的心;而灯能照亮夜途,为远方的亲人折一盏莲灯,便是愿他们不忘本心,也让这点点微光,引他们平安归来。每年秋风送来第一缕桂香的时候,我便会与家人一起折莲花灯,为异乡的亲人捎去牵挂。今年也不例外。
砚中墨色泛光,我提笔在纸上写下“安康”二字,墨迹轻柔地晕开。妈妈在我身边对我说:“每折一瓣莲,就是许一次愿。花瓣层叠,祝福也会越叠越厚。”我们围坐桌边,手指翻飞,将写满祝福的纸折成莲灯。它不只是节日的仪式,更是一种安心的寄托。
看着这盏莲灯我便悄悄许愿,愿今夜的月光,轻轻落于你们肩头;愿莲灯如月,照亮你们回家的路;也愿它能顺着月色来到你们身边代我说:“爸爸、姐姐,中秋快乐,在外面要照顾好自己。工作再辛苦也别忘记好好吃饭,好好睡觉。愿你们一切顺利,我和妈妈在家等你们回来。”
李依晨
2025级人工智能学院本科生
去年的中秋节让我终生难忘。
那一次高中的中秋晚会声势浩大,在妈妈的全力支持下,我登上了表演的舞台。在表演开始前,我紧张的心情始终无法平息,它就像是一根细细的刺,扎在我的心中,让我感到难受和不安。但妈妈的安慰和爸爸的鼓励像柔软的泡沫一样包裹住我,让我暂时放松下来。
但当我强打精神,站上台,面对台下乌压压的观众,我仍然无法控制颤抖的手,那个时候我想起来妈妈温柔的安慰和爸爸坚定的鼓励,就像他们在我身旁拍着我的肩膀。我平定心神,让这场表演按照计划平稳地进行下去。
演出结束后,我们拍下了这张合影,它藏着我的进步和勇气,藏着我热烈的青春和高中生活,也藏着爸爸妈妈对我的爱。
爸爸妈妈的爱化作了一个小小的镊子,轻柔地、坚定地,拔走了我心中的那根刺。
靳雨帆
2025级琢玉书院本科生
这张照片,将去年中秋的团圆时刻定格为永恒。彼时,我只道是寻常,如今身在异乡,透过屏幕重温这帧光影,才品出其中全部的深情。
中秋的意味,于我而言,从前是月饼的甜,是假期的闲。直到离家的这个秋天,当寝室的窗口盛满与故乡别无二致的月光,我才恍然领悟,这个节日真正的内核,是"团聚"。它像一个温柔的契约,让平日散落各方的家人,有了一个理所当然的理由,放下万事,围坐一堂。那些听腻了的唠叨、看似琐碎的闲谈,在离别的映衬下,都成了记忆里最珍贵的声音。我们分享的何止是一餐饭,更是彼此生命中一段完整而专注的时光,是让爱意流动的仪式。
求学之路,将我带离了熟悉的屋檐,却也让我对"家"字的理解愈发深刻。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而家人之间的牵挂,却如同那清辉流淌的月光,静默无声却恒久相伴,成为我闯荡世界时最坚实的依靠。愿中秋时的这缕月光能捎去我的思念:惟愿亲人安康,纵隔千里,亦能心意相通,共赏这一轮皎洁。
月光所照,皆是故乡
让我们以月为媒
联结心意
把五湖四海的中秋温暖
拼成一份完整的团圆
在评论区留下你的中秋故事
让我们共享这份温暖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祝大家
中秋快乐,万事顺遂!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