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与“非遗”传承人亲密接触 ——首经贸第四届国际文化节侧记

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它不是具体的实物器具,是手艺,更是精神,是传承人的口传心授才得以代代传递、延续、发展。于是,非遗传承人就起了个纽带的作用,一边连着自家师傅,守着这传下来的中华文化,一边连着自家徒弟,努力不让它们失传。本届首经贸国际文化节,特别开设了中国展区,请来了绢人、毛猴、鼻烟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活动,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观赏。近距离接触祖国的文化瑰宝,大家深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非凡。

绢人——以雕木为戏,丹濩之,衣服之

绢人制作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考证,公元633年贞观七年,就已经出现在中华大地,主要反映中华传统工艺,它用上等的丝,绸,纱,绢制作,是一项纯手工制作艺术。“绢人是用中国桥金沙制作,挤金要用挤蛋糕的方法挤,蛋糕走形了还可以吃,这个走形了就报废了。”绢人传承人滑树林说:“这是几千年传下来的文化,如果失传了很可惜,所以我们也在做一些努力,首先是要著书立说,把这些东西都写下来;然后传给徒弟,徒弟继续往下传。再者就是要做成真精品,把稀、奇、特、优,这些美的东西传承下去。让后人有章可循,有物可参,有人可做,这就是传承。”把绢人制作艺术流传下来,让全世界都了解这种文化,才是真正地传承。

毛猴——半寸猢狲献京都,维妙维肖绘习俗

现在的毛猴比之前做的复杂很多,可以做成八大系列,音乐、舞蹈、戏曲、杂技、武术、体育、民俗和讽刺幽默。做毛猴有28种粘制方式,平时所看所听所想都能做出来,要想做得好,要想创新,就得多看多听多积累,才能做出不同的作品。

毛猴的传承人肖静说道:“从小父亲就做毛猴,我学习毛猴这项工艺算是家传,从小耳濡目染,而且这个手艺主要是家传,外面很少有人做。”肖静自2008年辞去工作专职从事毛猴技艺,已经十年了。他告诉记者:“毛猴起源于北京,发展于北京,是从来没有离开这座城市的小玩意,我们希望有更多人去了解它,如果大家都不知道它,中国的这么一个民间很传统、很接地气的手工艺品就真的可能失传。保护它就得一代一代人去做,去传承。”

泥人张——“泥人和活人之间,只差一口气”

泥人张彩塑起源天津,有180余年历史,周恩来总理把泥人张的第三代传人请到北京,于是这一支在北京传承彩塑艺术,神态惟妙惟肖,结构严谨,全都是按人体比例来的,色彩比较典雅质朴。

谈及学艺,泥人张的传承人姚晓静说:“学习工艺都会遇到瓶颈期,最开始学泥人是因为感兴趣,但是学到人体脸部结构的时候,才知道这个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因为每个骨点都很严谨。我曾经想过放弃,但是当看到自己的泥人作品摆在那,自己很满意的时候,兴趣又被调动了起来,又想着重新坚持下去。”现在这个时代提倡高科技,到处都是机器生产,所以越是手工的东西就越显得珍贵。有个词叫工匠精神,这是很多现代人所缺少的,这个时代更需要手工的真诚。

书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骨髓,而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中起源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所以在我们的非物质文化文化遗产展示里必然有书画作品。篆书和牡丹,都是很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

窦万兴是我校讲座教授,也是书画非遗的传承人。窦万兴说:“我从小非常喜欢书法,从练大字、描红模子开始,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写书法作品,我曾经用两年半的时间手抄《中国共产党章程》。其实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情绪受到影响,但是出于对书法的热爱,我能够坚持下来。我想把中国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走向五洲,走向世界,所以我去收徒弟,做公益课堂。”现如今,印刷充斥了人们的世界,连春联都是印刷的,窦万兴通过公益课堂,提倡手书春联,用墨和纸写春联贴在家里,写和贴的过程就能够营造节日气氛,“春联几千年都是这么传承下来的,这是一种楹联文化,只有国人认同了,才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宫灯——珑玲世人叹,艺绝神仙惊

制作一只宫灯需要一百多道工艺,用一百多块木头,要结合木雕、绘画、中国结、流苏等多种元素。宫灯的传承人翟玉良告诉记者:“别看这灯看着好看,做它的过程很枯燥。从最开始下料、刮刨子,忍受锯末飞尘,其实是很苦很累的。”

宫灯工艺的学徒一般三年出师,出师以后才能做灯,这三年很漫长。“我半途也有打退堂鼓想放弃的时候,后来没放弃是因为对这项技艺的一种责任,也是因为做久了,有感情了。”做完宫灯还不能结束,要摆好看看做的过程中还有没有什么瑕疵,哪里需要改进。做宫灯能培养人的性子,让自己慢下来,慢慢的去推敲琢磨,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翟玉良希望现在的孩子能从小认识传统文化,培养对传统工艺的情感。

鼻烟壶——方寸之间绘大千世界

内画鼻烟壶起源于清嘉庆年间,历经近二百年,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殿堂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选料精细、材质精美、结构严谨,笔法细腻;造型富有古风古韵,多以传统题材、历史故事为主,内容丰富多彩。

鼻烟壶的传承人高东升说:“学画鼻烟壶,一年左右就能画出来,但是要想画好,还得慢慢磨。画鼻烟壶用的是特制的笔,笔毛柔软,很难控制。我是从小就喜欢画画,感觉鼻烟壶特别神奇,勾画细腻,跟别的绘画艺术很不一样,后来发现内画和外画也不一样,就更喜欢了。”他告诉记者:“国家在保护鼻烟壶文化遗产方面做的很好,鼻烟壶有自己很独特的魅力,我是怎么喜欢上它的,后面的人也会因为同样的理由喜欢上它。慢慢画,用一颗爱它的心去画,最后的结果也一定是好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承载传递的人,他们深爱着这些文化遗产,不想好端端的东西断送在自己手里。没见过这些传承人前觉得他们是画册封面上的专家学者,真正了解了才知道,他们也是普通人,只是因为热爱,才挑起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担子。传统文化进校园,让大家亲眼看见这些老祖宗都留下的精妙绝伦的文化瑰宝,很多人或许不会去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但心里要知道,这是我们国家的东西,这是我们的骄傲。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