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我校7门课程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近日,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已完成公示,我校共有7门课程成功入选。此次入选标志着学校在本科课程建设领域再获重大突破。截至目前,学校拥有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总数已达16门,充分彰显了学校在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坚实基础与持续深耕。
本次入选的7门课程中有线上课程1门,线下课程2门,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3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1门,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既有传承学校办学特色的核心课程,也有体现数智化转型的创新课程,充分体现了学校在多类型一流本科课程建设上的高标准和硬实力。
获奖课程中刘经纬教授主讲的《零基础学Python人工智能》线上课程积极对接AI国家战略,“直播+录播”选课总数突破110万人,突显“全年无休”“全国答疑”“粉丝运维”的线上课程特色和优势;
蔡立新教授主讲的《酒店业财融合经营决策虚拟仿真实验(企业经营决策沙盘模拟)》课程深度结合新兴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实现了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数量“0”的突破;
阮敬教授主讲的《Python数据分析》混合式课程基于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将抽象的编程技术与生动的现实场景相结合,将ChatGPT辅助工具融入在线学习平台,打造深入浅出、易于理解的教学模式,深受广大学生好评;
刘强教授主讲的《微积分》混合式课程以“四化四融合”为建设思路,构建了数智化、全时空的教学模式,与新形态教材和SPOC课程协同配合,为学生营造了线上学习、线下讨论和实践应用互联互通的学习场景;
张学平教授主讲的《公司重组》混合式课程借助“对对论”和“点-线-面-体”综合交叉专业和学科方式重组教学内容,有效结合已于2019年上线中国大学MOOC的《公司重组“对对论”》线上课程,充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朱超教授主讲的《国际金融学》线下课程以国际金融学的科学问题引领教学,以接地气的中国视角和场景充实教学,以北京市国际金融学会的业界资源丰富教学,不断提升学生金融国际化视野;
孙忠娟教授主讲的《企业战略管理》线下课程按照“课前准备-课中讨论-课后实战”的教学过程,立足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打造多元素融合的综合性课堂,实现对学生的专业教育、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
近年来,学校始终将课程建设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环节,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琢玉工程”,全面启动本科课程领域的数智化转型,推出数智素养通识教育模块课程和“人工智能+”专业课程,充分发挥数字经济新兴交叉学科平台优势,打破传统学科专业壁垒,整合优质师资力量打造“高精尖”课程集群,为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
作为北京市高水平研究型财经大学,学校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方面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此前,学校已有“服务营销”“微观经济学”等9门课程成功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加上本次新增的7门课程,学校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数量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与2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形成了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为“三型一化”高水平财经人才培养构建了优质的课程体系。
未来,学校将继续贯彻落实教育部、北京市各项要求,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将课程建设融入人才培养数智化转型全过程,不断提升课程建设内涵式发展,打造更多具有首经贸特色的一流本科课程,为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贡献更多首经贸“数智”力量。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