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在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广大教师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积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专业、课程和学生特点,主动挖掘,有机融入,第一时间让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深化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形成育人生动实践。
法学院教师 季冬梅
主讲课程:知识产权法
融合点: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坚持自信自立”“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等元素融入课堂。
具体设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民间文艺作品、传统地理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中华文化要素在时代长河中熠熠生辉,但日益复杂多样的政治、经济、文化与国际环境呼吁我们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进行保护与传承。
季冬梅老师以经典案例引入的方式,介绍了西湖龙井、南京云锦等传统地理标志的重要性与文化意涵,梳理了我国在地理标志保护方面的规则设置与安排,鼓励学生结合当前的发展需求与形式进行讨论,推动学生思考我国对传统文化与工艺提供的法律保护。同时,课堂中还通过“龙口粉丝”等地理标志产品的实例,使学生能够联系社会现实,展开深入思考,探索法律制度背后的价值选择,引导学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在新时代发展需求面前能够树立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法治意识,从而培养“德法兼备”的社会主义法治人才。
外国语学院教师 栾婷
主讲课程:中级法语
融合点: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等理念融入课堂。
具体设计: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也正是城市与自然融合的理论依据。在中级法语的课堂上,栾婷老师以同学们对城市的印象和对自然的感觉为导语,由问题自然地引入了授课主题:如何把城市和自然融合。之后,她介绍了城市与自然融合的法国经验,比如法国塞纳河与文森公园之间的搭建的自行车道,法国的绿化屋顶与墙面,塞纳河边新建的步栈道以及在城市中种植的果蔬等。对比法国经验,该案例为在北京白塔寺的再生计划中,进行保护历史建筑,改善四合院环境,重塑邻里关系等提供了借鉴,我国的城市和自然融合体现了自然、历史文化、个人、人与人之间的天人合一理念。
外国语学院教师 李双燕
主讲课程:研究生综合英语
融合点:将党的二十大报告双语版本融入日常教学,通过概念阐释和译文赏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二十大报告核心概念的确切含义,揣摩党的二十大报告文本的国际话语表达体系。
具体设计:通过检索“中国智慧”的英文表达,向学生阐释“中国智慧”中的“智慧”不宜直译为“wisdom”,因为该词感情色彩较浓,意味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或实践等,难免引起国际社会误解,不利于中国方案的国际传播,因而译为“insight”,更为客观中立,易于国际受众接受。
教学方式轻松活泼。以小组为单位带领学生一起精心制作党的二十大报告重要概念双语术语对照表,共建共享,方便学生随时随地查阅学习;课上采用小组竞答的方式检验学习效果,教师说中文概念,学生说英文翻译,答得又快又对的同学为所在小组赢得1分,得分最高的小组获胜。该方式寓教于乐,润物无声,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资源丰富多样。多渠道搜集与党的二十大报告有关的英语新闻、故事、宣传片等文字、音频、视频等多模态资源,例如将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网宣片《CPC》纳入听力、演讲、新闻播报等环节,并设计系列问题,组织学生展开小组探讨,加深对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理解,更好地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切。
国际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肖雅清
主讲课程:公司金融
融合点: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第四部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案例教学的方式,润物无声地融入课堂。
具体设计:在国际局势等因素的影响下,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企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而公司金融课程解决的核心问题正是运用金融的逻辑和手段,帮助企业从四个层面,即企业投资、企业融资、公司治理和企业创新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肖雅清老师在课堂上讲到,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成立至今,我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发展成为全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它是由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以及期权股权市场形成的一个立体、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帮助了很多企业上市、融资,为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科创板和北交所的成立和注册制的推行把更多的优质的企业吸引回来,在资本市场上培育出一大批科技创新型的企业。肖雅清老师还指出,我国资本市场在对外开放方面发展迅速,启动了沪深港通、沪伦通,A股纳入国际知名指数并不断提升比重,外资连续多年保持净流入。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章节,有一个要点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正是对这一要点的践行和诠释。资本市场通过融资等手段有效增强了市场主体的活力,而市场主体又是经济的力量载体,对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有重要意义。我国资本市场在对外开放上的发展,又对应了该章节中的另一要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参与国际循环是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下的必然要求,资本市场通过引入外资等方式吸引全球优质要素资源,可以有效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这两个要点结合起来,响应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由此可见,公司金融的案例深刻体现了二十大精神。
国际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苏志
主讲课程:《中国经济学前沿》
融合点: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部分的重要论述,与“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课程内容结合起来,并结合“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论述,重点分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一内容。
具体设计:苏志老师让学生观看了1965年到2020年全球各国高铁里程排名前12名的动态变化图,生动地展示了中国高铁的飞速发展以及傲视全球的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的理解。
课堂上,苏志老师组织学生讨论“中国工业革命的成功是否是市场主义的胜利”。一方面,通过分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阐述,向学生说明中国工业革命必须依靠市场机制调动个人和企业的生产动力,优化资源配置。另一方面,他引导学生思考“市场怎么来”这个问题,指出从宏观层面来看市场不是天然存在的,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建立市场底层基础,包括基建、制度、法律等。此外,他带领学生学习二十大报告中“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增强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资源联动效应”的内容,让学生直观看到中国政府在创造市场时起到决定性作用。
国际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李婕
主讲课程:国际经济学
融合点: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的内容,与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中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出口贸易转型升级等专业知识及案例分析相结合融入了课堂中。
具体设计:李婕以国际贸易中的基本概念“比较优势”为切入点,向学生介绍了中国自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以及出口贸易不断转型升级的发展过程。国际贸易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是比较优势,就是说不同国家在生产不同产品时的机会成本存在差异。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会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传统的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体现在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以及不同国家资源禀赋的差异上。中国在刚刚加入WTO的几年内,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高污染高耗能产业上具有着比较优势,在这些产业的出口数额也更多。而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中国出口产品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也有了更高的附加值。中国在高技术产品上,工业品上具有的比较优势也越来越明显。这是由很多因素共同决定的,比如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创新能力的提升,产业链的完善,都促进了中国在出口贸易上的转型升级。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通过学习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可以深化学生们对我们目前对外开放形势的理解,并更深刻地思考国内大循环与国际循环过程中不同区域与国家整体的优势。这即有利于学生们对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的积累,也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我们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内在逻辑。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