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广角】退而不休 创编杂志《桑榆颂》
首经贸不大的校园里,每天都上演着不同的故事。春日的清晨,曦池边传来书声琅琅;夏日的午后,校园里总有恋恋不舍的毕业生留影;秋日里红黄明亮的落叶,被博学楼前川流不息的人群踩得嘎吱作响;清冷的冬日傍晚,银盘高挂,操场上已有不少坚持跑圈的身影……也许我们都在埋头赶路,却忘了原来也有如此美丽的风景,一直都在身边……
校园里,总有些人看起来面熟,却想不起是谁;总有很多故事,感动了自己,却不曾与他人分享。首经贸新闻网隆重推出【经贸广角】系列报道,讲述我们身边的故事。希望通过平凡的经贸人分享自己的故事,凝聚骆驼精神,展现自强不息、求实创新的校风。
本学期【经贸广角】推出了首经贸事业启航协会、《桑榆颂》 、法律诊所......每一个故事都生动而温暖,故事的背后都凝聚了无数人的努力,有期待、有失落、有泪水、有欢笑……
近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离退休老教师的杂志《桑榆颂》第10期如期出版。光阴荏苒,不知不觉,《桑榆颂》竟款款前行整整5年。
1-9期——九期《桑榆颂》九束夕阳花(夕阳花即草茉莉)
向全校教职员工征集刊名的热烈情景仿佛还在眼前。2009年春天,应征的刊名雪片似的飞来,载着33位老同志千思万想出的芳名,叮咚作响、神采飞扬。那一刻,惊喜而又感动地读着一页页文字,仿佛,触到一颗颗真诚恳切的赤子之心。
责编们做最后的“合红”
编委们的手指抚过一个个待选刊名,最终忍痛割爱,只留下时任校纪委书记赵凤启题名的“桑榆颂”,因为它既隐喻退休教师的特征,赞叹离退休生活的美好与安逸;又好记、上口,读起来抑扬铿锵,透着老骥伏枥的豪情。
对桑榆之年高歌祝颂,以达观豪迈之情,一扫所谓“暮年”的伤感。这是《桑榆颂》阳光般的乐观基调。
《桑榆颂》应老同志们心灵呼唤而生,老人们在《桑榆颂》相识相知、相通相依。5年来,《桑榆颂》在编委们的敬业工作和1400余名离退休老教师的呵护下茁壮成长。2011年,《桑榆颂》以篇页最多、栏目最广、发行最大、内容最活,获“北京高校系统离退休工作优秀期刊”奖。
校党委宣传部对于《桑榆颂》有着非常积极的评价,校报热情约稿;在历期《桑榆颂》发表的《红庙轶事》《细白的面条、绵长的思绪》、诗歌《航空英雄赞歌——献给航空英雄罗阳同志》被《北京晚报》《中国老年》《法制晚报》等名报刊转载,市老教协主办的《老教育工作者之友》更是刊登、转载诗文、照片几十件;《桑榆颂》在高校界口碑很好,学校计划将5年来的《桑榆颂》提供给《北京市教育志》,作为首都经贸大学实物史料。
众多离退休老同志的参与,使《桑榆颂》办刊的宗旨:真实性、广泛性、可读性、教育性、启发性、愉悦性有了全面完整的体现。一片花瓣一个“点”,正是这每一个点每一枚花瓣的灿烂展示,才使整体生动壮丽!
报刊如人。一份报刊可以看出办刊者的心气与品位。
年年岁岁,一页页日历翻过,离休老教师们的言语行为留在了时间长河中,形成了有字或无字的史记。《桑榆颂》无特殊的个性张扬,无卓然的风采抖落,却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用功地记录了老教师的喜忧琐事、学术业绩;随之,也写下了期刊本身从粗到精、从单纯到丰满、从开创到成熟的成长史。
成就有声,奉献无言。《桑榆颂》,离退休老教师们自己的期刊,陪伴着大家安度着精彩的桑榆之年。
《桑榆颂》的编委们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