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韩宪洲《中国高等教育》撰文|专业思政:深化课程思政的逻辑遵循与实践要求

近日,《中国高等教育》第5期“党建思政”专栏刊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书记韩宪洲文章《专业思政:深化课程思政的逻辑遵循与实践要求》。文章提出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必须深刻把握其背后的人才培养逻辑和专业建设逻辑,遵循教育教学发展基本规律,通过专业思政建设,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增强专业课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而不断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核心能力。

全文如下:

专业思政:深化课程思政的

逻辑遵循与实践要求

韩宪洲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不断推进立德树人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聚焦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在新时代高等教育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高校要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牢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课程思政背后的人才培养逻辑和专业建设逻辑,遵循教育教学发展基本规律,厘清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之间的逻辑关系,在专业思政框架下深化课程思政建设。

 

深化认识:全面推进

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相继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就教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明确了“九个坚持”的顶层设计、思路原则和任务要求,深刻回答了教育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指导下,课程思政建设进展迅速,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立德树人成效的提升。伴随着课程思政建设的全面推进,还要在以下方面深化认识。

一是要深化对课程思政作为教育内生属性的认识。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念,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一样。”也就是说,教育要建立在提供知识的教学基础之上,任何教学也都必须具有教育性,应该成为教育最主要的手段。课程思政的要义是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通过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价值引导融入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其本质是锚定人才培养中心任务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基于课程知识体系,在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过程中,把思政元素的“盐”融入其中,而不是要“另起炉灶”,再构建一个独立于课程知识体系之外的课程思政体系。因此,必须要站在构建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的高度看待课程思政。

二是要深化对课程思政作为专业建设重要内容的认识。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同一课程因归属和服务不同专业而呈现不同的特色。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对高校课程发挥育人功能的新要求,在体系上属于专业建设的范畴。所以,课程思政不仅仅是某一门课程自身的事情,而是具有明显的“专业规定性”,即课程思政要体现专业对所培养人才的核心素养的共性要求。对专业课程而言,开展课程思政首先要根据本课程所归属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来挖掘思政元素,同时在所依托的学科背景中进行拓展;对专业基础课程和公共课程而言,开展课程思政要注意“因专业施教”,把专业中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因此,必须从专业层面看待课程思政,加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组织化管理,为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过程中更好发挥自主性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三是要深化对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战略举措的认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举措,既要把握其重要性,又要把握其长期性。必须从构建“大思政”格局、推进“三全育人”的视角全面准确认识课程思政,要将课程思政的重音落在课程上,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日常思政同向同行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索其在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党支部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溢出效应”。

 

逻辑理路:把握课程思政

与专业思政的逻辑关系

2018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明确要求“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强调要“着力推动高校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做好整体设计,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一规定深刻揭示了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的关系犹如课程和专业的关系一样,具有天然的一体性,辩证统一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之中。

课程思政要求各高校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等细化落实到每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考试测验等全过程各方面各环节。而专业思政则是高校结合专业教育与专业特质开展的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思政教育,是对专业人才培养功能的新认识,强调所有专业都要在学校办学总体目标定位的基础上明确本专业的育人目标和规格,把育人要求细化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在课程体系(含实践教学)、教学规范、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保障等各环节有机融入本专业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教育的有机统一。专业思政不仅为课程思政建设明确了育人方向、规定了工作目标、营造了浓厚氛围,而且搭建了本专业课程共享的思政资源平台,同时也为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公共基础课程提供了开展课程思政的专业资源。

因此,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在内在逻辑上是统一的,专业思政是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石和平台,课程思政是达成专业思政目标的桥梁和纽带,全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必须以强化专业思政的整体设计为基础,增强课程思政建设的规划性和系统性,全面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实践进路:遵循人才培养的

逻辑强化工作着力点

专业既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阵地。因此,必须按照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在厘清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的逻辑理路的基础上,在专业思政框架下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把思政育人理念贯穿于专业建设全过程各环节。

一是要完善专业思政建设的推进机制。课程思政建设的初始阶段,往往是党委职能部门在统筹,目的是充分营造课程思政的氛围。但当课程思政氛围营造到一定程度时,就必须回归人才培养的内在逻辑,注重发挥教务部门的业务职能作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深化课程思政建设中,将统筹部门由党委宣传部调整为党委宣传部和教务处两部门共同负责,前者负责统筹学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营造立德树人氛围,后者负责统筹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的具体建设工作。这一调整,进一步理顺了不同部门在立德树人中的职责和任务,也进一步推动学院院长、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自觉站到了育人舞台的中央,站到了思政教育的一线,明确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自应负的责任。

二是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所有专业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人才培养规格(包括专业能力和核心素养)进行完整准确的表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等核心素养提出总要求,更加重视红色基因、科学精神、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培育,并把专业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分解到本专业的所有课程(群)中。例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将经济学专业思政的核心素养归纳为“培养新时代笃行致远的创新型理论人才”,将会计学专业思政的核心素养归纳为“培养新时代诚信会计人才”,将法学专业思政的核心素养归纳为“培养新时代德法兼修高素质法治人才”。每门课程必须围绕专业培养目标中规定的核心素养来完善教学大纲,把课程思政放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大框架下去设计和实施。

三是要整体设计专业育人的实现路径,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要在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一体化设计的基础上,深刻把握课程思政工作体系的联动性,明确课程思政建设不仅仅是某个专业、某个教师的任务,而是涉及学校、学院、专业、党支部、教师等各方主体的全校整体性工作,必须全要素推动,形成更高水平的“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工作格局;深刻把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原生性,明确课程思政教学不是添加些思政元素,而是对课程教学体系中内容、方法等的全面、重新梳理;深刻把握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的聚合性,必须根据专业育人要求和教学实际对思政元素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和使用。

四是要压实专业负责人的主体责任。专业负责人是专业建设和专业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对本专业各门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有组织、指导的责任,是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的组织者、实施者,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作用,抓好专业思政统筹建设,抓好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思政示范建设。同时,切实发挥好教师党支部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深化。

五是要注重教师个人的能动作用。立德树人的“人”,不仅指学生,也包括教师。高校不仅要做好人才的培养,还要做好“育才之人”的培养,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从“教书匠”成长为“大先生”。教师开展课程思政,一方面要遵循课程思政的专业规定性,使课程思政切实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课程思政没有规定的模式、现成的模板,课程思政的思政元素必须经过教师消化、加工才能有效使用,才能避免不同教师之间的简单重复,才能形成鲜明的讲授特点和风格,进而成为更加鲜活的思政教育,受到学生的真心喜欢,提升育人成效。

六是要积极推进以专业为单元的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开展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是在专业思政框架下深化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举措,重在把原理、把道理讲清楚,有助于形成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的示范引领效应,有助于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全面落地实施。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探索实施“专业思政建设标准文书‘3+2+3’资源库”建设,其中第一个“3”是指3个word文档,分别是专业负责人统筹设计的专业思政建设方案、任课教师说课设计、教师示范课展示的文字版;“2”是指2个ppt文档,分别是专业思政建设方案的ppt和示范课的ppt;第二个“3”是指3个视频文档,分别是专业思政建设方案、说课设计、示范课的录制视频。学校以“专业”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单元,把握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基本遵循,明确专业育人核心素养,优化核心课程体系,打造示范课堂,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成效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一重要举措是专业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符合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和专业建设的基本规律,为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和平台支撑。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深刻把握新时代教育教学基本规律,持续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创新,以专业思政建设为着力点,不断从学科、教材、课程、管理等多方面构建更高水平的新时代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升立德树人成效。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