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时代好教师丨首经贸“优秀教师”风采展(二)
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第38个教师节表彰会上,学校授予叶堂林等10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授予蔡红等9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师德先锋”荣誉称号,授予曹健等9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育人标兵”荣誉称号。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联合党委教师部工作推出教师风采展示系列,让我们一起见贤思齐、感受榜样的力量。
何锦前:用担当诠释本分
何锦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经济法学科带头人,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后备学科带头人,中国法学会优秀青年人才,北京市优秀论文指导教师。曾获学校就业工作先进个人、优秀研究生导师、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立德树人求实效,甘于奉献当人梯。何锦前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上线慕课《财税法学》。他将课程内容与“四史”结合,激发学生理解党时刻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学校校报和《光明日报》对此进行了报道。何锦前用心关爱学生成长成才,开展第二课堂170多期。三年来,许多首经贸学子都在第二课堂中受益良多。何锦前连续2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论文指导教师,还被评为学校优秀研究生导师。
脚踏实地求真知,勇于探索做学问。何锦前注重科研的经世致用,坚持问题导向,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部级课题3项。何锦前先后在《税务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篇,在中国法学会认定的CLSCI期刊发表论文6篇,出版个人专著2部。何锦前的多篇论文先后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获中国法学会一、二等奖等。2020年何锦前入选首批“中国法学会优秀青年人才”。他还多次受邀参加国家立法论证和研究工作,获得各方好评。
事不避难敢担当,全情服务有作为。何锦前积极服务法学院学科建设。近五年来,财税法研究中心教师共发表CSSCI期刊论文80多篇,其中,在《现代法学》《法学》《法学评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法学杂志》等CLSCI刊物上发表论文13篇,在《人民日报》《税务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等刊物发表论文16篇;共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1项。何锦前还团结带领财税法团队连续6年举办“税务司法论坛”,显著提升了我校法学学科的影响力。
朱超:育人为本、学术为先
在思政教育中传递感恩和回报精神
朱超,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北京市国际金融学会秘书长。
重视素质提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朱超非常注重基于学生的条件,分析求学规划,以自己的知识和经历提供建议。多名本科生在他的鼓励下对自己提出了高要求,经过努力最终成功出国留学深造,或在国内读研读博,毕业后均在国家级机构从事重要的金融管理工作。朱超一直认为,在引导学生探索未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是人才培养的另一高效路径。
提高科学研究能力,积极服务社会。朱超在十几年前就紧抓住中国人口结构这一重大问题,研究其对金融领域产生的影响。最近五年以来,朱老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共3项。在《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等权威A期刊发表论文4篇。在《金融研究》等权威B期刊发表论文6篇。朱老师还以负责人身份带领团队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注重师德,通过课程思政传递感恩和回报精神。朱超为人正派,正直善良,有正确的价值观,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原则,绝不含糊。作为老师,他感谢国家和学校提供给了他教书育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宝贵机会。对于家长,他尽心尽力让家长放心把孩子交到他手中。对于教学,他兢兢业业,上好每一堂课,既严格要求,又关爱学生。对于同事,他带领10位老师上镜录课,共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学院和学校发展,他有着大局观,努力发表科研成果,为学校各项评估,各项声誉提高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还曾作为学校的教师促进中心(OTA)的核心志愿者提供了6年的志愿者服务,作为5名参与人之一,为学校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他也曾担任了5年的金融学院副院长,为学院发展提供了行政管理服务。
赵海燕:立足大学英语教育
涵育中华文化自信
赵海燕,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学校后备学科带头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首经贸优秀教师,学院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委员。
根治中国文化失语,增强学生讲好“中国故事”能力。面对当代大学生多元、活跃的思想状态以及他们在中华文化自信方面的“惑”,赵海燕不但将大学英语课程作为中西文化对比的平台,更注意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将其建设成为涵养“文化自信”的前沿阵地。英语、法学、管理学的跨学科背景,助力她从文化性质、哲学理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社会制度、历史变迁路径等各方面深入对比阐释中西文化。在此基础上,学生以英语表述中华文化、中国道路的内动力和能力大大增强,讲好中国故事,有效根除“中国文化失语”。
学理创新、实践推进,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赵海燕提出,大学英语课程深度融合思政教育,其实质是中国优秀文化的认知与内化进入英语课堂,在与西方文化的比较中涵育中国价值观,确立文化自信。她创新性地从中西文化接触与变容所引致的中华文化复兴视角,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予以学理层面的阐释,并理论加实践立体式构建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模型。
跨学科搞科研,爱岗敬业爱集体。赵海燕践行终身学习,英语、法律、教育管理学的跨学科背景,大大拓展了其科研领域,秉持英语教育服务国家发展的问题意识,步步深入,与时俱进,科研成果丰富。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近60篇,主持省部等各级课题10余个,累计成果150余万字,获首经贸科研成果奖。当前,赵海燕承担2021年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研究拓展至“一带一路”下中国高校英语教育文化维度多元化政策研究。
张薇:用梦想点燃梦想
张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华侨学院副教授。曾获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复赛特等奖、全国半决赛一等奖,北京市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三等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
知行合一,上好每一堂课。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这一点从张薇在师范学院英语系学习的时候就深深扎根在心里。回看张薇19年的从教生涯,她坚持将做人做事的道理融入英语教学的课堂中。不管是在《大学英语》,还是在《英语演讲的艺术》课堂中,都能看到激情四射的张薇老师结合现实案例,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思考、发言。疫情期间,张薇创新采用了“7+3”教学法,用“大直播加小录播”的形式重新设计线上课堂,不仅完整地讲授了每个知识点,还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严谨笃学,用科研推动课堂。教学过程中,张薇不断夯实教学基本功,数次获得学院、学校、及北京市教学基本功比赛的奖项。对张薇来说,教学的乐趣在不断打磨、创新和因材施教,她也格外重视学生给予的反馈,并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设计教案。此外,张薇还带领教研团队积极参与学校各项教研与教改项目,对所教授的课程进行系统梳理、升级与改革。
立德树人,探寻课程思政育人路径。张薇积极参与了华侨学院的课程思政推进,在课程思政与专业融合、与教师发展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持续探索。自2021年教改立项以来,她带领团队对《大学英语》进行了课程思政融入改革,分别体现在建设“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可持续发展路径、研发以课程思政为主要特色的大学英语教材、推进语言与育人相融合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三个方面。其次,在学院教师党支部引领下,张薇参与设计了华侨学院OTDA(教师发展与促进办公室)“四有好老师”系列培训,并担任主要培训师。
仁而爱人,用爱和信仰灌溉未来。在同学们的眼中,张薇不仅是一位传道授业的良师,还是一名能分享苦恼、畅谈理想的益友。在华侨学院Learning Center(学业辅导)期间,学生们都争相预约张薇的辅导时间,无论是学业上的难题,还是校园生活中的困难,他们总是能在促膝长谈的轻松氛围中找到答案。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