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经贸以“骆驼精神”为指引,推进“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延伸,一行行驼队诉说着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互利互惠的动人故事。如今,一个新的战略构想在世界政经版图从容铺展,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发展战略。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为推动区域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提供了大契机。为贯彻落实《新时期北京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规划(2016-2020)》和《北京市对接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骆驼精神”的指引下,立足于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需要,不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务实合作与互联互通,加快提升学校国际化水平,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扩大人文交流,搭建民心相通的桥梁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中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的合作原则首先是要坚持“育人为本,人文先行”,即要加强合作育人,提高区域人口素质,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人才支撑,坚持人文交流先行,建立区域人文交流机制,搭建民心相通桥梁。
目前,首经贸与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的122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正式校际合作关系,学校与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印度尼西亚、老挝、泰国、马来西亚、埃及等“一带一路”沿线的14个国家23所高校正式签署校际合作协议,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的留学生共计93人,其中学历留学生73人,包括本、硕、博三个层次,主要攻读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等专业。语言生20人,来自蒙古、哈萨克斯坦、越南、老挝、塔吉克斯坦等国家。
近年来,首经贸积极参与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和丝绸之路高校联盟组织的交流活动,与相关高校结下深厚友谊,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教师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与智库建设及文化艺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学校与莫斯科国际商学院共同举办金融行业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项目,积极探索国际化商贸人才培养新模式;参与俄罗斯普列汉诺夫经济大学主办的俄罗斯高端科研论坛;举办“丝路艺旅俄罗斯名家油画展”,促进中俄文化艺术交流;2016年4月19日至22日期间,首经贸特大城市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段霞教授作为学校中俄经贸文化交流中心首席专家受邀参加第三届中俄能源投资论坛,在论坛上致辞并与现场代表分享了中国能源政策的最新信息。在教师合作交流方面,首经贸工商管理学院MBA中心连续4年邀请莫斯科国际高等商学院教授来京授课,《竞争情报》课程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2016年7月,首经贸派送研究生赴俄罗斯参加由中国—俄罗斯经济类大学联盟(ASREU)和圣彼得堡俄中青年友好交流协会主办的中俄青年论坛会,中俄学生加深了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在活动中也进一步加深了两国青年的友谊。
为了使留学生融入中国文化,学校开设语言和多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课程;搭建留学生文化平台,打造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国际文化节,搭建了留学生集中展示才华的平台,也进一步增进了“一带一路”国家青年学子对中国的了解。
拓宽人才培养途径,探索教育合作新机制
近年来,首经贸开展人才培养合作,积极推进特色领域合作办学,拓宽人才联合培养途径。
保加利亚瓦尔纳管理学院位于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是欧盟伊拉莫斯项目合作院校之一。2016年11月,我校华侨学院与瓦尔纳管理学院就依托欧盟伊拉莫斯项目平台开展经管类专业本科生联合培养、教师科研合作等达成合作意向。2017年3月14日至3月16日,我校与保加利亚瓦尔纳管理学院举办了“一带一路”中国—保加利亚大学生学术交流系列活动,华侨学院16名大学生与瓦尔纳管理学院16名大学生开展三次学术研讨会和文化交流活动,并举办了学术交流成果展示和结营仪式。保加利亚驻华大使格里戈尔·波罗扎诺夫先生受邀参加了在我校举办的中保大学生学术交流活动结营仪式 。
3月26日至4月2日,首经贸率团访问老挝、泰国和马来西亚的五所高校,与其中4所高水平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宽了与“一带一路”东南亚地区高校合作交流,为学校完善教育对外开放基地和拓展东南亚留学生学历生招生渠道奠定坚实基础。在这次访问中,我校与老挝国立大学、泰国易三仓大学、马来西亚的马来亚大学、双威大学签署了校际合作谅解备忘录。与老挝国立大学达成了建设“一带一路”东盟商贸人才培养基地和开展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等合作意向。下一步学校也将依托基地,加大资助力度,加大招收“一带一路”沿线留学生的比例。
《实施方案》指出,共建教育合作机制,要充分发挥国际合作平台作用、实施教育援助计划。2016年4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与云南省普洱学院、红河学院、保山学院3所“国门大学”签订“1+3”教育联盟战略合作协议,以与泰国、越南、缅甸、老挝等东盟国家的留学生教育合作为抓手,共同打造“一带一路”教育合作平台。根据协议,首经贸将发挥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优势,帮助3所“国门大学”加快相关学科的建设发展。双方将重点加强在科研领域、师资和学生交流领域的合作,开展本科、本硕等联合培养项目,在此基础上,以留学生教育为着力点,共同致力于构建“1+3+东盟国家大学”教育合作机制,推进与东盟国家的教育合作,以形成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教育开放格局。
下一步,我校将进一步加强与非洲国家的“一带一路”教育合作平台建设,推进与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莫桑比克爱德华多·蒙德拉内大学和埃及本哈大学等非洲国家6所重点大学的教育合作。
深化区域研究,发挥学校智库作用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构想以来,首经贸专家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开展了关于“一带一路”方向的理论、政策研究。
我校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开展了关于“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段霞教授提出,要“以‘主轴经济带’对接‘一带一路’”,她认为主轴经济区域一旦建成,将解决西部产能过剩的问题,使西部广大地区跟紧东部的发展步伐,形成“一轴带两翼、东西部并举”的发展新格局。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安树伟教授认为,要“抓住‘一带一路’倡议机遇,全面推进我国四大区域的对外开放”,他对我国四个区域进行重点分析,指出,要推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旧边缘”转变为“新前沿”,提升沿海开放水平,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的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经济学院李婧教授解读了人民币国际化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地位;金融学院祁敬宇教授认为,“一带一路”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经济学院祝合良教授分析了“一带一路”与中国流通企业“走出去”的比较优势;财政税务学院赵书博教授提出,要“以税收政策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金融学院李文中副教授认为,要用保险业为“‘一带一路’倡议保驾护航”;经济学院杜雯翠副教授则建议要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做好环境保护规划,谋划好绿色发展的“一带一路”。
下一步,学校也将继续深化沿线国家国别和区域研究,发挥学校相关研究机构的智库作用。我校国际学院将设立“一带一路”文化与经济研究中心,中心将发挥在国别文化研究和世界经济研究方面的优势,承担国际学院“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平台的科研项目和来自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和北京市发展改革委的科研项目。
相关链接: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