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十二五成果】契合学生需求 释放人才培养活力

开学第一周,经济学院2014级李茹卉在结束第一堂 《特稿大赛工作坊》 课后,就迫不及待地给室友发微信,交流上课情况,“这门课是我的全校性选修课,我觉得它既基础又实用,对拓展视野和训练思维有很大帮助,而且老师知识渊博又风趣幽默,我很喜欢,所以赶紧推荐给舍友。”原来,开学前两周是首经贸学生的试听及退补选课时间,学生须在两周内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定要上的课程,选课范围很广,包括专业选修课、全校性通选课、网络通识课和辅修课程等,如果遇到多名老师教同一门课,学生还可以选择老师和班级。

教务处处长张学平说:“首经贸以学分制改革为方向,为学生打造丰富而灵活的融 ‘选专业、选方向、选辅修、选课程、选教师、转专业’ 为一体的 ‘五选一转’ 学业选择权机制。在一定条件下,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发展方向,把学习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这只是学校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瞄准学生需求,多样化培养人才的举措之一,在“十二五”期间,学校上紧学生需求发条,释放人才培养活力,使首经贸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在各行各业发挥能量的高素质人才。

以学生为本,打造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张学平说:“为了破解多样化、多层次人才培养难题,首经贸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学校在财经类专业特色突出基础上,在经济学(实验班)、工商管理、金融学、人力资源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金融学(金融经济)6个专业开办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点,立足培养本科毕业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在行政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资产评估(注册资产评估师)、金融学(国际金融)、统计学9个专业及方向开办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试验点,立足培养本科毕业选择出国深造的学生;在贸易经济、会计学(注册会计师专门化)、广告学、传播学、税收学(注册税务师)、法学、英语(经贸翻译)、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商务智能)、安全7个专业开办卓越人才培养创新试验点,强化实习实训,立足培养应用型人才。截至目前,学校已建成国际班、实验班、卓越班25个,其他特色人才培养点12个,覆盖专业数约58%,初步构建了将专业统一性要求与特色培养有机结合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格局。

与此同时,从2011年起,学校陆续推出“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专业招生、特色培养”、优秀新生转专业、辅修双学位等制度,“放权”给学生,为他们选专业、选方向搭建了平台。首先,在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推行大类招生,学生入学后,宽口径培养,第二年再根据个人兴趣、发展方向和学习成绩等自主选择细分专业。其次,根据各专业可接受容量,允许专业排名前30%的一年级优秀新生,第二学期可再选择转专业。第三,学校实施主辅修学习制度,金融学、会计学、法学、人力资源管理、商务英语等专业开设辅修专业(双学位),学生在二年级可选择辅修专业学习。2012级广告学专业的黄小雨就是“放权”的受益者,她入学时考取了文化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系,随着学习的深入,她发现自己对于平面设计、创意策划十分感兴趣,通过提出申请、成绩考核、面试等环节,在大二第一学期时转入了广告学专业,辅修了商务英语专业,并获得了辅修学位,现已顺利保送攻读我校广告学硕士研究生。

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点+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试验点+卓越人才培养创新试验点+优秀学生转专业+主辅修双学位”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明显。

瞄准应用型人才培养,搭建“四位一体”实践创新平台

“十二五”期间,学校以“大实践”观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就业、创业能力为中心,组建9大实验教学中心,形成以“实验中心、培养基地、大科创、学科竞赛”为主体的“四位一体”实践创新平台。张学平说:“截止到2015年底,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3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成1个国家级、4个北京市级校内外创新实践或人才培养基地,200多个规模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

通过多年来的持续建设,形成校内校外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层级体系较为完整的实践育人支撑平台体系,各实验教学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不断探索管理运行模式,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在我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模拟法庭实验教学中心通过模拟法庭仿真教学、法律实训融合竞赛、庭审现场引入学校等多种方式,以“法律诊所”为主干,以“模拟法庭教学”和“模拟法庭比赛”为两翼构建了“三位一体”式实践教学模式;文传学院建立以传媒实验教学中心为重点的训练营、工作室、工作坊“三位一体”实践教辅体系,为我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打出了实战组合拳。

此外,为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学校每年设立创新项目,面向全校学生举办商务谈判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创业大赛、英语水平能力大赛等70多个学科竞赛项目。

“一手托两家”,着力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打开教务处网站,左侧可以查询教务、考务、教学、学籍、招生等教务处业务,右侧上方查询教务处相关平台,网站右侧下方查询各类成果,师生们查询课件、检索学习资源、办理教务相关业务再也不用“跑来跑去、问来问去”。

教务处是一个“一手托两家”的部门,既要服务六百多名教师,又要服务近万名学生,为了给全校师生提供主动、便捷、完善、多层次且富有亲和力的服务,“十二五”期间教务处通过“亲、便、利、惠”等举措,转变工作方式,加强教务管理,着力推进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亲”指的是提升教学管理工作的亲和力,打造亲善的氛围和环境,拉近管理者与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务处推动内部文化建设,改善办公环境,完善服务规范。鼓励学生参与到形象和环境改进工作中,力求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

“便”就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和网络管理的条件,为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十二五”期间,教务处积极丰富部门网站内容,将教学资源、教务工作、教学成果等集成到网站上。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爱课程”网、考试资源学习数据库等,搭建方便师

生的教学资源平台;通过全部业务网站呈现,师生办理教务工作可预先了解制度规范及相关办事流程。

“利”即通过引进校外优质资源,使学生在校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机会,搭建有利于学生素质提升的平台。2013 年,学校多部门合作推出“暑期国际学校”和“尔雅课堂”。暑期国际学校的启动,使得学生在校就能聆听国外学者开设的课程,推动了本土国际化;“尔雅课堂”则是借助网络平台,使学生在校通过视频学习,自主选择时间和地点,聆听校外名师的课程。截至目前,共引进136门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现有校内通选课数量,提升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惠”,指的是通过加强校内各部门的合作,提供惠及全校师生的学习和成长条件。近几年,教务处与学生处、团委、人事处、工会、外语系等部门联合,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了富有特色的活动,例如“大学英语集中强化培训班”、“大学生创业素质训练沙盘的体验与应用”培训等,惠及教师和学生。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十二五”期间,学校以“本科教学工程”为抓手,以四年一次的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为契机,完善院级、校级、市级、国家级项目逐级培育机制。截止2015年底,我校共获批国家级项目和成果13项,北京市级项目和成果56项,其中国家级教学名师取得零的突破,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获批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4门“十二五”规划教材等。未来,学校将继续完善工作机制、转变工作方式、突出工作特色、紧抓工作实效,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努力实现我校战略目标,把首经贸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财经大学。

(原载于校报第492期)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