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首经贸热点圆桌│如何推动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

编者按:近日,北京市委对“十四五”时期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北京因“都”而立,因“都”而兴,谋划推动首都“十四五”时期发展,须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全力推动首都发展。党委宣传部策划“热点圆桌”栏目,邀请校内专家学者,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雄安新区建设、冬奥会举办等重点议题,聚力学科专业优势,探索首都在新发展阶段,如何不断深化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为首经贸全面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供智慧支持。

本期话题:如何推动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

郎丽华:制度创新 差异试验 优势互补 联动发展

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实施以来,在区域交通网络建设、产业联动发展、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协同发展机制初步形成。但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依然存在协同壁垒。2015年以来,天津、河北、北京相继获批设立自贸试验区,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三个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都包括:制度创新、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高水平开放,但功能定位又各不相同。因此,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应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实行差异试验,优势互补,联动发展,打破区域协同障碍,真正实现京津冀高水平协同发展。

首先应对标RCEP、CPTPP等国际高水平贸易协定和WTO的规则,参照新加坡、日本等国际高水平自贸园区,构建制度创新体系,以制度创新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包括完善法制体系,改进贸易和投资规则,实行“负面清单与准国民待遇”管理,提升京津冀通关一体化水平以实现自贸区内关检、口岸、银行、税务、市场监管的代码共享与单一窗口管理,与主要贸易伙伴实行“单一窗口”连接,在保障安全的原则下,推进数据与信息的自由化流动等,搭建京津冀高水平开放平台。

作为首善之区,北京高校、科研院所云集,作为支柱产业的服务业占GDP比重达83.5%,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超过了50%;天津有港口和营商区位优势,试验区先行先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河北制造业结构完整,京津冀协同战略实施以来,承接了北京和天津疏解的产业资源。应结合各试验区的功能定位,实行差异化试验,优势互补,达到联动发展的目标。三地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差异,可以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北京在数字经济、科技研发、服务业中的比较优势,与天津、河北的产业对接,促进京津冀产业链的形成和提升。

自贸试验区的微观主体是企业,要通过建设良好的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为自贸试验区之间要素自由流动提供便利,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构建京津冀自贸区联动发展的微观基础。

王曼怡:金融双向开放助推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

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9 月 21 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标志着京津冀地区已实现自贸区全覆盖。方案中提出要“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着力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因此,应以“开展本外币一体化试点”这一金融双向高质量开放举措为契机,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新路径,推动京津冀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协同发展。

一是金融向内纵深拓展助力构建京津冀高质量金融合作平台。如今,国内提出在自贸区“开展本外币一体化试点”的举措,体现了更高质量开放特点,有助于推动国内金融业改革,加快推动国内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具体来讲,国内开展本外汇一体化试点,使得人民币在境内外投融资使用限制进一步放宽,国内资本项目开放明显加快,同时便于国外投资者进入国内资本市场,也拓展国内企业投融资渠道。因此,应以此为契机,积极构建京津冀区域金融合作平台,推动建立区域统一的金融业务流程、服务标准、风险标准和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区域内业务互认,金融产品互通、互认、互联。从而实现在宏观层面,京津冀差异化定位与协同发展;在微观层面,京津冀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二是金融向外开放发展助力构建京津冀高水平国际贸易枢纽。在金融开放创新和打造国际贸易重要枢纽方面,京津冀各有分工,相辅相成。国内提出在自贸区“开展本外币一体化试点”的举措,有助于降低企业跨国投资融资成本与风险,将提升人民币在国际投资储备中的需求,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快融入全球金融市场。此外,还应充分发挥好北京自贸试验区和河北自贸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的载体和纽带作用,高起点、高标准地构建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形成高水平国际贸易枢纽,推动京津冀自贸区抱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逐步形成国际贸易竞争新优势。

蒋三庚:科技金融助推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

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科技金融有效融合激发了创新的发展,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科技金融与科技创新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资金供求关系。金融发展利用高效的金融体系聚集大量金融资源,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基础。科技创新成果取得突破后凭借金融系统的流动性得以转化,提升了金融资产价值。面对新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不断推进的新形势,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所以,结合京津冀三地自贸试验区各自的功能定位,实现协同发展,必须提高京津冀区域科技金融发展水平。

目前,京津冀区域总体上积累了丰富的科技及金融资源,但是三地经济基础不同导致区域内科技及金融资源分布不均衡,大量资源汇聚到北京地区,呈现一种“主峰”态势,应抓住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方向,完善顶层设计。

北京自贸试验区要坚定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发展方向。一方面,北京自贸试验区要充分利用自身高水平的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和投入强度,助力打造科技创新片区成为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充分发挥在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动建设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北京自贸试验区要牵头设立三地新基建合作机制,探索包容创新的合作制度,推动京津冀地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传统基础设施建设融合创新,围绕北京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功能定位,促进北京新一代科技资源向天津、河北转移。

天津自贸试验区作为北方首个自贸试验区,要善于总结长期以来自贸试验区建设的经验,明确先行先试的功能定位,积极在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开展制度创新、政策创新,为北京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宝贵的探索经验。河北自贸试验区要具备前瞻性思维,跳出“等待”产业入住的思维模式,牢牢把握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的战略定位,着力打造以雄安新区为核心的数字商务发展示范区,主动布局新基建发展路径,搭着“新基建风”为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注入新动力。

为更好共享服务信息,应积极构建科技金融平台,科技金融平台是以实现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深度融合为服务宗旨,具备信息支持、主体对接和科技创新成果评价与转换等服务功能。京津冀自贸试验区积极共建科技金融平台,有利于解决京津冀地区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三地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

京津冀三地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加强自贸试验区之间的政务服务合作,推动实现政务服务区域通办、标准互认,统筹规划区域内金融资源和信息数据。一方面,探索建立北京、天津、河北自贸试验区联合授信机制,建立完善自贸试验区之间的征信体系。另一方面,设立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和科技贷款融资担保公司,收集整理自贸试验区科技、金融企业的数据信息,实现资金供求双方的对接。通过信息咨询、价值评估等专业化服务显著降低区域经济主体间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减轻区域要素流动阻力,促成区域资源开放共享。

高杰英:自贸区联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3年上海设立首个自贸区,短短7年,21个自贸区的建设形成了中国对外开放、对内引领、先行先试的新高地。

北京自贸区是京津冀地区设立最晚、定位规格最高、引领京津冀协调发展的自贸区。北京自贸区从三个方面促进自贸区联动,提升京津冀一体化水平。

科技引领,深化产业协同效应。北京总部经济集聚了最高等级的研发中心,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全国第一,风险投资累计金额在全球仅次于硅谷。北京正谋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健康、科技服务等领域的突破,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中心。创新产业链上,河北自贸区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等深度融合发展。具体到河北雄安片区,建设数字商务发展示范区、推进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创新发展、支持国际科学共同体或科技组织设立总部等各项措施有序推进。

服务创新,打造制度协同高地。北京在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基础上,进一步开放教育、文化、数字经济、金融等服务业,形成服务业对外开放制度试点与供给的最高标准。天津与河北依托各自优势,与北京形成改革联动、发展互促的格局,形成服务制度体系、要素供给的协同发展高地。例如,天津自贸区依靠航运物流特色,在国际船舶登记、国际航运税收、航运金融和租赁方面开展政策创新试点;河北自贸区在国际海运快件监管、商品进出口监管等方面进行探索。从地理位置来看,河北的大兴国际机场片区、曹妃甸片区分别与北京、天津有着天然一体化发展的优势。

做到金融开放,服务内外协同循环。北京在国内率先实行“监管沙盒”,金融服务与技术进步的有机结合将推动京津冀进一步的金融开放,服务实体经济建立以国内循环为主体的国内外大循环。北京自贸区开展本外币一体化试点、允许区内银行为境外机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发放境外人民币贷款等;天津金融租赁创新飞机租赁、国际船舶租赁业务;河北基于区块链的跨境融资+跨境租赁等,多项金融开放创新成果即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制度与经验。

赵家章: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动,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自贸试验区作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是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载体。北京自贸区的正式成立有助于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开放平台,带动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当前,天津、河北、北京自贸试验区已先后成立,依靠制度创新,致力于构建区域一体化开放格局,为京津冀地区对外开放、协同发展迎来又一次重大发展机遇。北京自贸试验区应主动融入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不断深化京津冀产业链协同发展。

从整体定位上看,北京自贸区应发挥好科技创新作用,在原始创新与基础创新方面服务京津冀地区,带动津冀自贸试验区在研发设计、金融创新、生产销售和物流配送等环节的协同联动,以资源禀赋为基础明晰定位,实现自贸区联动发展。天津自贸区在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同时,继续在产业创新和制造业研发方面不断推进。河北自贸区要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国际商贸物流重要枢纽、新型工业化基地、全球创新高地和开放发展先行区。

要素自由流动是自贸区的重要特征,因此可以通过自贸区的联动发展,推动高端要素跨区流动。未来应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破除影响京津冀高端要素流动的制约因素,构建京津冀人才、技术和信息自由便利交流机制,建立一体化的人才互认机制、一体化的科技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共同促进京津冀自贸区高级人才的有效流动和优化配置。

以发展数字经济为突破点,清除区域要素流动桎梏。数字经济是北京自贸区的最大亮点,北京拥有完善的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和庞大的市场应用基础。北京自贸区聚焦于数字时代下的服务业和高端产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北京自贸区应通过优惠措施,鼓励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开展高水平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先行先试改革。同时,应加快京津冀大数据标准化工作以降低自贸区试点间数据收集成本、传递成本与处理成本,不断完善数据共享机制。利用数字技术打造京津冀一体化人才流通服务平台,真正实现区内人才链互通。

王佃凯:促进京津冀三地自贸区的协同发展

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京津冀三地自贸区的定位和重点产业均有所差异,北京自贸区定位在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数字经济试验区,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重点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贸易和文化贸易等;天津自贸区致力于建设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重要产业是航运物流、融资租赁和高端制造业等;河北自贸区的目标是建成贸易投资自由便利、高端高新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开放创新、政府治理包容审慎、区域发展高度协同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重点产业有航空物流、高端装备制造和大宗商品贸易等。从目标定位和产业选择上看,三个自贸区之间既存在竞争,也存在合作的空间。如何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之间联动创新,促进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格局是三地自贸区面临的共同任务。 

促进京津冀三地自贸区的协同发展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首先以自贸区为载体,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构建区域科技创新共同体,营造有利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生态,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其次,将自贸试验区打造为京津冀地区产业合作新平台。创新跨区域产业合作模式,鼓励北京企业与天津、河北自贸区积极对接。第三,发挥三地自贸区各自优势,共同开展国际经贸活动。

二是应完善基础性体制机制,提高三地自贸区协同发展的效率。首先要加快建立区域规则统一的制度体系,提高政策制定统一性、规则一致性和执行协同性。其次,加强区域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促进人才、科技、资本等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区域一体化标准体系,率先在北京、天津、河北自贸试验区内实现政务服务“同事同标”。

三是优化区域合作机制,保持自贸区协同发展的可持续性。应建立沟通合作机制,协调三地自贸区的政策措施和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其次,加强三个自贸试验区之间制度创新交流与合作,构建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共建共享机制。并且构建自贸试验区的利益补偿机制,对于利益获得较少或利益受损一方给予补偿。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