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术勾画绚丽的生活
如今的世界依然高速发展着。人们物质世界越来越富裕,繁忙的时间表打乱原来的平静,生活也难免日益焦虑不安。试问,多少人看似光鲜亮丽的成功外衣下住着一个空洞而不堪一击的灵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些霓虹楼宇间穿梭奔波的打拼者很容易活得犹如被操控着的机器,终有一天人天性中的浪漫会“作祟”,发现生活不过如此乏味。
难道没有救济人类心灵的良药了吗?我想是有的,就是那些优秀文艺作品。可人们真的有那么多时间驻足品味留念吗?不幸中的万幸是有一种表达链接了人认识探究世界最关键重要的器官——眼睛,哪怕仅是与它相逢一瞬,也可带来强烈的震撼。或感同身受,或陷入沉思,那些烦心事也渐渐消散,这一刻也在黑白黯淡的生活中变得格外鲜艳。这便是美术的力量!
也许有人会说自己对美术一窍不通,觉得只有那些受过专业绘画雕塑训练的,或美术天赋凛异自可创作的人才有能力真的沉浸这一享受。其实美术远超一种形式,它更多的是人通过视觉功能情感一瞬间深刻的激发和对世界或自我的顿悟。盛夏蔽天的绿荫剪下斑驳阳光,在地上洒下的点彩、纵横交错的立交桥上川流不息的车辆交织成摩登世界流动变化的线条、清澈明媚的蓝天几片云彩肆意涂抹……日常碎片是一位我们最熟悉的美术家,生活才是这个世界最大、藏品最丰富的美术馆。只要你还有一颗愿意发现、相信美好的心,你随时都可以是美术鉴赏家甚至创造者。
优秀的美术作品从不会凭空想象而生。米开朗基罗的《哀悼基督》之所以出彩,在于它赋予天神人的七情六欲,来自于它对人的关照和发掘。圣母的宽袍掩盖身体实际比例,解决构图与实际比例的矛盾,衣褶变化而细致,面孔清晰而逼真。只有真正细致地观察人的体征,才得以对雕像如此细致入微的打磨,拉近美与人的距离。而圣母低沉的神色,克制而平静,流露出恰到好处的忧郁,哀而不伤。只有细腻地沉浸人类的情感,才得以塑造如此绝妙的面容,触发人性最柔软的部分。哪怕是抽象作品,也是源于对现实世界的再创造。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即使人们无法一眼辨认出他画的是什么,而一望这堆混乱杂糅的黑白几何线条也能刹那间感到压抑和恐惧。毕加索得知纳粹空军轰炸了自己祖国的小镇格尔尼卡,满怀悲愤。他结合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含蓄的表达形式和毫不抑制的情感,创作了这幅作品。夸张的人物塑造,凌厉的笔触,对比强烈冲突的颜色加之黑白灰的哀伤意味,彰显着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和视觉冲击,警惕着人们战争的恐怖,控诉着纳粹的暴行。美,是人类一种主观感知。若不源自现实,多数人又何以以自己仅有的生活经验轻易领悟?更不用说精神升华了。
相反,美术也可赋予平凡事物不平凡的色彩。梵高的《星与夜》画的只是一个普通的小镇,然而他涌动的思绪和干净的灵魂促使他用画笔将星辰化成耀眼的旋涡,干枯的柏树化成窜动的火焰,宁静的夜幕也开始狂欢。而小镇却显得如此渺小,深邃的天际又藏着多少人类不知的秘密,何曾不让人敬畏。奔放的线条,明艳的色彩,夸大的比例,这个景色人们熟悉而陌生。更典型的譬如达达主义大师杜尚的《泉》,一个“小便池”既然可成艺术品必有其原因和魅力。达达主义源于对战争的厌恶,崇尚偶然性和自动主义,不让任何意图驾驭本能。无为而之,及时做乐,看似毫无价值,难道这不是回归本真,重启自我的一种入世智慧吗?美术可以让人学会敬仰,亦可以让人学会知足。掌握了人生的加减法,生活虽不至于一帆风顺,但也不至于跌入万丈深渊。
蔡元培曾说:“以美育代宗教。”这无疑肯定了美术的精神力量。然而不同的是美术是绚丽的,它不避讳人所涌的任何思绪,也可包揽世间万物百态。何况它的力量不亚于宗教所有的坚定,是随时可现的动力,哪怕是最无意义的事也会因它而被重新定义价值。生活赋予我们发现美的权利,我们更可用美术勾画绚丽生活。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