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路上,知足常存
读完林先生《吾国与吾民》的关于中国人德行中的“知足”这一章节,感触颇深。
林先生在文中说到“中国缺乏西方所珍重的美德、自尊心、大志、革新欲、公众精神、进取意识和英雄之气,他们不喜欢攀越博朗山或探险北极;却至感兴趣于这个寻常平凡的世界,盖他们具有无限之忍耐力,不辞辛苦的勤勉与责任心,慎重的理性,愉快的精神,宽宏的气度,和平的性情,此等无与伦比之本能,专以适应于艰难的环境中寻求幸福,吾们称之为知足——这是一种特殊的品性,其作用可使平庸的生活充满愉快之感。”
但如今“知足”一词却悄然成为很多人避世的借口。
今天是2021年5月12日,距离今年的高考仅剩不到30天;几个月后,又有一群带着稚嫩脸庞的志气少年踏入大学的校园……但他们目前还不知道他们将要面对的是什么,没有老师、家长的“围追堵截”,少了很多严苛的校纪校规,随去随来的课堂,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多姿多彩的社交活动等等,我不相信有任何准大一的高三学生对此不感到憧憬,但这远远不够。
不感兴趣的专业课,枯燥的课堂,不喜欢的老师只会对着PPT念字儿,当进入大学有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就会发现曾经的理想和现在的现实还是有一点差距的,在哪个学校都不例外,这时候他们的认知就会逐渐失去平衡,内心缺少一种东西来填补,而一个人的内心不可能长时间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所以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很多与课堂、老师等距离甚远的东西,譬如宿舍里的游戏、温床,校外彻夜的狂欢、一场又一场的聚会等等。
得到了就会一定的失去,我们时时刻刻都要背负着机会成本,冒险去做很多选择。一学期下来,他们就已经褪去脸上的稚嫩而写满了“故事”,放任自流,轻易放弃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仅仅停留在事情的表面,了解了也就足够了;不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情绪化,遇事没有一个大学生应有的冷静;不愿做出改变,不愿尝试新鲜的事物,总是把过所学的东西嚼了一遍又一遍,尽管如此,也没有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就连身体方面也一落千丈,不想锻炼,维持现状就已经很不错了,这是听到的最多的语句,一学期50公里的跑步任务一拖再拖,没有任何计划;再说到感情方面,很多人好不容易进入大学了,遇到了自己喜欢的人,但却不敢迈出那一步,原因是自己现在的状态挺好的,这也是我听到过的比较多的谎言,逃避自己内心需求的一种谎言。
紧接着,林先生说到“当下有许多人认为中国人民之痛苦乃系衡以邪僻的欧美生活标准之故耳。若欲处处衡以欧美生活标准,殊无人能感受到幸福”。林老所描述的那个时期系1935年左右,二战时期,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句话放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任何时期都是正确的,因为那时的我们的人民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国家,没有一条属于广大人民的富强之路。我们也曾尝试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以及辛亥革民等等,但都以失败告终,我们的确是模仿的欧美,借他们的技术、器物还有制度,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林老说得对,我们若是处处都以欧美生活为标准,殊无人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响彻云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实现了民族独立,推翻了压在广大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1978年,党在邓小平同志的带领下开始了改革开放的道路,无数人民怀着满腔热血投入到建设中去,没法儿过河就合力搭桥,搭不了桥就手牵着手蹚过去,手脚并用,摸着石头,一步一步,朝着河对岸艰难前进。在祖国前行的路上,走过的歪路、错路也不少,改革开放40多年,产生了很多弊病,而习总书记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尤为重要。他以崭新的思想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我们一直都在前行的路上,我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在如今的高速路上能看见很多运输货车,这些货车司机常年背井离乡,而且大多都是开夫妻车,两人合作运输货物,他们的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去往下一个目的地的路上。在外人看来,他们的生活没有稳定一说,常年的在外奔波让他们与家人相处的时间很少很少,一年一般只有一次,也仅存于过年的那几天。
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社会给予他们的帮助也更多了,让更多的人有了从业机会,虽然很累很辛苦,但他们心里其实很明白,只有自己更努力,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有一份还不错的工作,才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轻松,不过他们一直很知足,对当前的生活很满意,不纠结于未来怎样,只会想如何过好当下,这也是造就幸福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说起知足就不得不提到欲望,林老在书里面曾说到:中国人到底还有一些欲望,还需要一些东西。不过他所欲望的只是足令他感到快乐的东西,而要是无法达到目的,则亦并无坚持之意。好比古人,倘使无福享受怡情悦性的花园,则需要一间门虽设而常开的茅屋,位于群山之中,小川纡曲萦绕屋前,或则位于溪谷之间,晌午已过,可以拽杖闲游河岸之上,静观群鹈捕鱼之乐。这种性情放到今日仍然十分前卫,抛开金钱、地位的诱惑,远离灯红酒绿和高楼大厦,住进山林,与大自然为伴,我个人认为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必定是已经在前行的路上奋斗了多年,付出了应有的努力,不论结果,有功成身退,也有失败的妥协,但其实都是一种知足,是对自己努力的一种肯定和奖励。我刚刚年满20不久,我认为我退休后的生活一定是在老家乡下,附近没有很多人,就我和我的爱人,还有我的一些老朋友和亲戚们,平时串串门儿,然后自己的孩子们有空闲的时候就可以回来看看,特别是过年的时候,我可以用上半年收获的苞谷泡的苞谷酒来款待孩子们,一起聊聊家庭的那些琐碎。
今天恰逢5月12日,依稀记得13年前还在上小学的我在中午的时候被老师突然叫道操场时的情景,老师们惊慌失措,面露难色,一齐朝着一个方向不知道望着什么,我们只知道刚刚教室里面晃动了好久,同学们都很害怕,之后才知道是很远的一个地方发生了很强烈的地震。那场灾难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也夺走了很多家庭的幸福,举国上下为四川、汶川祈福,但眼里止不住的泪水往外流。
那年,诞生了一首经久不衰的歌曲——《稻香》,作词作曲都是周杰伦。他在接受《人物周刊》的采访时表示,这首歌是为汶川地震创作的。他希望以这首歌告诉大家一个简单的道理,也很容易被遗忘的道理,那就是知足。这是他的有感而发,那时正在地震,电视里面很多人都在抢救一个又一个生命,也有很多人在坚强的活下去,他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些什么。那个年代,其实也可以是这个年代,患上抑郁症自杀的人非常多,正好经济也不景气,上班族被裁员一大堆,但他又不想直接写地震,所以就想创作一首能起到共鸣的歌曲。这首歌讲述的是那些去城市打拼的孩子,不要觉得没有锦衣所以不敢还乡,但父母真正追求的不是这个,而小孩子往往给自己很大的压力:我一定要成功,一定要怎样才能回去,但你不回来,父母都老了。要知足,要珍惜当下,你是绝对不会知道意外什么时候来临的,但你还在忘我地追求成功时,也许意外早就夺走了你曾经拥有的一切……
这些都是读完林语堂先生所写的知足后的所感所想,都是我个人的想法,不免会有很多地方是主观的表达,但却是我内心的真实所想,我真觉得应该在奋斗的路上,保持一颗知足的心,能偶尔放慢脚步,看看沿途的风景也好,折返回去看看远离的家乡和亲人也好,甚至是直接停下来,换一种你真正喜欢的生活方式,在那个你舒服的节奏里继续做你所爱,想你所想,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的。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