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开展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活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标《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要求,6月24日至3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思政课教师赴贵州开展“筑牢红色信仰之基 开启思政育人新篇”社会实践研修活动。校党委副书记徐芳,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毛百战全程出席,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马力、副书记于滨滨及思政课教师参加本次研修活动。


坚定理想信念 赓续精神血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6月25日上午,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贵州师范大学举行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思政课教师“筑牢红色信仰之基 开启思政育人新篇”社会实践研修开班仪式。

1f901b8b2f4acab12e529d372e72c88_副本.jpg

开班仪式上,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欧阳恩良代表贵州师范大学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思政课教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详细介绍了贵州师范大学及其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历程与建设成就,以及本次研修活动安排。

徐芳介绍了我校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总体工作思路和“两步走”发展战略,以及统筹推进“六大工程”的重要举措。徐芳表示,学校党委全力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积极推进北京市重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充分激发思政课教师“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积极推动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提升数智化条件下思政教学改革,多方协作数智赋能共建“数字马院”,全力办好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结合学校党委关于党纪学习教育安排以及市纪委关于落实市属高校思政课建设专项检查工作要求,毛百战对本次社会实践研修提出了工作要求,一是要将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全过程。二是要服从管理、统一行动。要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教育部有关要求,切实维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良好形象。三要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实效。要沉下心来,深度学习,从红色资源中汲取精神动力和奋进力量,强化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和责任担当。

开班仪式结束后,贵州师范大学李俊教授以红军在贵州境内的曲折经历和伟大转折为背景,作“红军长征在贵州”的主题讲座。


寻访红色足迹 凝聚奋进力量

思政课是立德铸魂的重要课程,要开好思政课,就要坚持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理论养分,为思政课建设提供根本保证和深厚力量。本次研修通过实践考察、现场教学、交流研讨等多种方式,让思政课教师在研修中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

在黔灵山,参观蒋介石关押张学良、杨虎城的麒麟洞和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息烽集中营,教师们实地了解了以张露萍、罗世文、车耀先等为代表的共产党员和杨虎城、马寅初为代表的仁人志士们,为争取民族独立、国家解放所展现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在马力的带领下,同志们重温了入党誓词,再一次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微信图片_20240704133550_副本.jpg018af389d204d30aaf50c04af8a3ea9.jpg

在遵义会议会址和遵义会议纪念馆,教师们聆听了在漫漫长征路上红军经受的严峻考验的故事,更加深刻地领悟了遵义会议是如何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对遵义会议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教师们深切感受当年红军战士攻克过程中的艰辛和为革命胜利奋斗终身的决心。孟献志表示:“娄山关见证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站在娄山关之巅,回望那段历史,仿佛能听到战鼓的擂动和士兵的呐喊。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安宁。在未来的教学中,要将这份感情融入思政课教学,让同学们在课堂中更为切实地感受到长征精神,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新长征精神。”

在苟坝会议会址,教师们共同踏上了全长1.5公里的“毛泽东小道”,感受了毛泽东同志当年为了党和红军前途,坚持真理、敢于担当的革命精神。在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和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参观时,深切感受了革命者们的智慧与英勇,更加生动地了解“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这句话的内涵。何佳表示:“此次研修之旅,我看到长征途中峰回路转的绿,也看到了革命老区漫山遍野的红。这些红色资源不仅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教科书,更是优质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我会尽快将研修过程中学到的感人至深、振聋发聩的故事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鉴古知今、鉴往知来,我们应该铭记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6a9ef352718bf0cfc802d649bb5ac98.jpgd6ec0ef052ea5390418c5348b1cedb1.jpg


探索前进方向 携手同向同行

为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和铸魂育人主渠道作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助力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6月27日,思政课教师们在苟坝会议的会址进行了一场题为“如何促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主题研讨,教师们将研修过程中的所学所悟在会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

57f6c2a00482cc9b4345a178769b714.jpg

刘冠军谈到要立足新时代思政教师的政治站位,将研修活动注入专业研究和课程教学中,以提升思政课教师专业素养为最终目标。研修过程中要有使命感、责任感,时刻以思政课教师的时代使命提醒自己,将所学、所思转化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支撑。王小莹分享了自己从教二十余年的心得体悟。她认为思政课教师要关注学生、关注学习、关注思考。谷军提出思政课教师要在如何从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如何提升问题意识和如何精进授课技巧三个方面下功夫,打造个性化的教学特色。王国龙则从如何处理好理论和实践、教学和科研、全局和局部三个关系入手诠释了自己对于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理解。王峻表示,讲好思政课要做到融会贯通,对全部课程都有所了解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毛百战强调,思政课入脑入心的前提是教师率先垂范。本次研修选择贵州就是因为他厚重的红色历史,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许多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事件,孕育了无数英勇无畏的革命先烈,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坚定信念,构成了贵州独特的红色文化,希望思政课教师通过此次研修学习进一步提升理论功底与实践素养,持续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同时新质生产力、AI技术、低空经济是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教师们也应当探索和研究如何将这些融入到课堂教学,培养创新人才,服务首都建设。

徐芳对本次交流研讨进行总结。她指出,建设有温度的思政课关键在教师,鼓励思政课教师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做为学为人的表率,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此次社会实践研修,思政课教师要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强化实践引领,打通课堂与课外结合的堵点,用切身的感悟塑造人,让思政课有依托,有广度。同时思政课教师要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华大地的生动实践,促进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打造思政“金课” 培育时代新人

微信图片_20240704114102.jpg

为及时总结此次社会实践研修成果,6月29日晚,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了思政课教师社会实践研修活动结业仪式。教师们交流了本次研修活动的感悟以及对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的想法。

连欢表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把道理讲透讲活,需要实践的支持。本次的贵州之行强化了教师们的红色印记,让老师们真实体验到了新时代以来的伟大成就。在研修中,大家深刻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始终将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在新时代建设展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在未来的教学中,会深入思考如何将本次研修活动的实践经验融入课堂,以实践经验作为思政课质量提升的重要支撑。张学森表示,贵州研修实践经历为讲好思政课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同时也提高了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大家在研修活动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本次研修活动,为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注入了坚实底气,也增强了思政课教师讲好思政课的信心和决心。李厚羿表示本次研修活动将理论结合实际,把过去对课本上知识的理性认识转变为了主客观的双重感受,为教师们把教材语言转化为教学语言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马力表示本次贵州红色研修是一次难得的历史学习和精神洗礼。在研修活动中体现出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团结、和谐、开放、包容、奋进的文化氛围,教师们在活动中增强了对思政课教师身份的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增加了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当前学院发展既存在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希望老师们聚焦思政课教学中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系统研究,创造出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同时也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让思政课有趣味、有温度。期待教师们“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微信图片_20240701131628_副本.jpg微信图片_20240701130349_副本.jpg

最后,徐芳和毛百战为全体研修教师颁发了结业证书。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