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姜金秋副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顺利开题

12月24日,首经贸姜金秋副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青年课题《我国教师地位指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项目批准号:CFA210244)在学校博远楼1号会议室举行了开题论证会。会议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刘业进教授主持,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柯文进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秦惠民教授、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秘书长郑新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所长杜育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胡咏梅教授组成专家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国山、分管科研的副院长刘智勇、朝阳区教委人事科赵阳、《教育科学研究》杂志社周镭、课题组成员何颖、赵瑛瑛、张颖、马思腾以及研究生们参加了此次开题会。

教经管系主任刘业进教授介绍会议议程及参会嘉宾

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国山教授在致辞中对各位专家和参会嘉宾表示了感谢和欢迎,并介绍了教经管专业的建立和发展历程,预祝课题组开题顺利,后期研究顺利,学科发展越来越好。

城市学院院长张国山教师作会议致辞

姜金秋副教授代表课题组作了开题汇报。课题围绕“如何测量我国教师地位?”的核心问题,首先从概念和理论层面探讨教师法律身份新定位将会对教师地位的影响,阐释教师三个地位的内涵体系。然后,以《教师法》(修订草案)为指引,选取主观和客观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构建教师地位指数,并对各省教师地位进行量化评估。最后,实证检验影响教师地位的职业和非职业因素,并提出提升我国教师地位的整体性制度设计和系统措施。

课题负责人姜金秋汇报开题

评议专家组对课题组提出了很多意见和建议,首先,秦惠民教授认为在我国《教师法》修订的背景下,研究教师地位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议题。建议在职业权利里增加教师的自我认同和职业自尊感知指标,还需要考虑到“职业权力”与“个人权利”是两个不同的范畴,要注意区分开来。柯文进教授提出不同地区教师的社会地位可能不同,要注意统一标准,保证数据的可信度。杜育红教授表示要围绕当下中国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去设计指标,多设计一些教师个体感知的地位等主观问题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与会专家发言

郑新蓉教授建议增加中产阶级子女进入教师队伍的比例等指标。要考虑教育行业的劳动性质,指标体系要能恢复教育的正常属性,找回教师尊严和社会对教师的信任。胡咏梅教授指出数据搜集时要考虑不同层面指标如何整合处理、最低样本量的选取、抽样的方法的选择等。选取教师地位影响因素时要考虑背后的政策含义和选取逻辑,要考虑现在的教师地位指数的具体标准。

课题组对专家提的意见进行了回应与讨论。何颖老师提出要注意区分职业权利和公共权利,要明确指标体系为谁所用,明确构建这一指标体系的基本理论。张颖老师谈到职业权利要求教师接受评价和监督,要求教师公平公正,而权利的有无与地位的高低应如何转化?我们要关注教师地位政策导向现在关注的问题。姜金秋老师对专家组的意见表示同意并感谢,之后指标体系选取会追求精和可信度高,会更专注于教师问卷,并将教师问卷与公众问卷作比较。

课题组对专家意见进行回应与讨论

与会嘉宾也进行了深刻的讨论,刘业进教授指出我们的研究可能影响法律的修订,立法者要有审慎的美德。在一个经济社会系统中,每一种职业分工,每一个阶层不应受到刻意的忽视或过分的优惠待遇。周镭表示,《教育科学研究》期刊一直对教师主题文章很感兴趣,期望课题组以后有好的成果多向期刊投稿。赵阳认为与公务员相比,教师群体依然觉得政府做得不够,我们还是要对提高教师地位做出更多的努力。刘智勇教授提出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很深入、专业,预祝课题进展顺利。同时希望各位专家对教经学科的发展给予更多指导和支持,学科日后不断往小而精的方向发展,越办越好。

与会嘉宾发言

最后,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课题研究体系设计严谨,结构和逻辑清晰,研究方案可行,同意开题。

参会专家与课题组合影留念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

分享到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Scan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