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工学院学生干部赴井冈山实践学习
8月1日至10日,安工学院8名学生干部在王喆老师的带领下与其他10所高校团队一同奔赴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加了第四期的“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专项行动。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落实全团深化“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总体部署,团中央学校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管理中心于暑期组织开展了2016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季专项行动。安工学院积极响应团中央的号召,在校团委的指导下,积极组建学习实践团队,拟定实践课题,参与专项实践。
8月1日,在王喆的带领下实践团队从北京西站出发,乘坐硬卧列车历经近16个小时的车程于8月2日顺利到达目的地井冈山,在基地按时报到。并在当晚参加“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源头”的主题音像教学以及预备会。
8月3日,实践学习正式开始。早上6:50准时参加升旗仪式,升旗仪式结束后开始半个小时的晨训,随后去吃早饭。红米饭、南瓜汤是井冈山的革命特色美食,基地倡导光盘行动,要求学员吃多少打多少,杜绝浪费。
升旗仪式
吃过早饭,实践团参加了基地第四期的开营仪式。安工学院学生干部自成一个班,设计并绘制了有学校校徽元素的旗帜并上台阐释骆驼精神。
开营仪式结束后,由基地的肖建兵老师对学员进行“三湾改编”情景教学,讲述毛主席在井冈山是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
下午,学员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并向先烈敬献花圈,看着墙上密密麻麻的名字,听讲解员讲述烈士们为革命献出自己年轻生命的事迹,大家都默默地向烈士们献上心中的敬仰,愿他们安息。然而墙上记录的只是一小部分烈士名字,还有更多的烈士没有留下名字,这些烈士值得我们永远铭记,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革命的胜利。随后学员来到大井朱毛故居进行参观,感受到一代伟人的生活足迹。
进献花圈
参观朱毛故居
第三天,学员来到八角楼进行参观,毛主席就是在这里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
八角楼
中午,学员到坝上村在村民家中自做红军餐,于沛鑫和张葭伊两位同学展出了精湛的厨艺,热情好客的客家人也给实践团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午,进行本次井冈山之行的重点课程——重走红军路,学员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才走完这3.1公里的挑粮小道,最终登上黄洋界哨口,体会到“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那种喜悦与豪情。一路上来,当同学们走了三分之一的时候就已经累的气喘吁吁了,想想当年的红军可是抬着担架,背着枪支弹药前进的呀,那又是何等的艰辛。
黄洋界哨口
第四天,学员聆听了黄少群教授讲述的“苦难的征程,辉煌的业绩地——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专题讲座和李忠教授的“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专题讲座,详细了解了长征那段时期的历史,深切体会到革命的不易和井冈山精神。
与基地教师合影
晚上“革命后代讲家风”的互动教学,基地邀请刘型之女刘松柏、梁金生之子梁汉平两位老人讲述自身的生活经历。两位老人从小跟随部队,历经三次空袭,虽为高干子弟但却一直过着勤俭节约的生活。他们讲到,当年红军医疗条件艰苦,用菜刀手术、盐水消毒。最后两位老人提醒年轻人一定要不忘初心,要有团队精神,拼命精神,要有责任心,坚信自己国家的民族文化,牢记历史。
与革命后代合影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王喆带领学员到井冈山各个景区进行实地考察,完成了实践课题《影响井冈山红色旅游发展的生态环境因素保护及改善策略》。
8月8日基地开展晚会,各学校表演节目,安工学院学生干部与地质大学,公安大学学生共同表演节目《cups》,其中于沛鑫,陈晨两位同学还在节目穿插了街舞表演。
经过9天的学习,学员顺利获得结业证书,于8月10日下午乘坐硬座列车,再次历经近16个小时的车程回到北京。
井冈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山”,“革命摇篮地”。通过在这里的学习,同学们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和革命传统教育,对中国革命的艰难历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充分认识到新时期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是一次思想上的触动,更是精神上的洗礼。学生干部们将带着井冈山精神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做到“理想信念坚定不移,红色使命薪火相传”。
实践团合影
附:参与本次实践活动的学生有陈晨,于沛鑫,张悦涵,黄希,王祎,张葭伊,李梓枭,杨沫优。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