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DEDA!”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举办《数字经济与数据分析》暑期课程
7月7日至7月11日,应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金融科技和金融计量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邀请,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统计学资深教授沃夫冈·卡尔·赫德尔(Wolfgang Karl Härdle)为学校师生开设为期一周的暑期课程《数字经济与数据分析》,共27名同学参与学习。
“四个参数画大象”
借助函数的抽象含义,著名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留下了这句名言。课程名称取数据(Data)谐音,覆盖网络爬虫、文本分析、统计推断、数据可视化等模块。课上,学生首先通过模仿四点大象,熟悉编程语言的基本用法。根据个人的审美与数学理解,同学们纷纷绘制属于自己的“函数生物”,在趣味中体会数学的抽象魅力。
数据科学类课程的魅力在于丰富多彩的应用场景。一边思考“如何使用统计工具分析行业发展”等问题,大家一边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行调用爬虫功能爬取消费行业数据,根据主题词频率识别行业竞品、分析年报文本情绪,制作可视化图表;在“支持向量机”算法的应用中,学生使用课程样例数据进行模型训练,识别钞票真伪并比较模型精度。对于BERT、LLamA模型理论学习部分,学生通过学习注意力转移机制,对模型参数进行微调生成图片。
AIGC创造人机互动课堂新体验
在全英文授课、高强度统计与编程应用的课堂模式下,如何让学生充分吸收课程精华是一个问题,AICG教室提供了数智化解决方案。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可以随时向AI提问。2023级统计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李博洋打开电脑麦克风,对课程内容进行实时转译和要点总结。电脑的编程软件和AIGC教室提供的“第二块屏幕”,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快速跟进学习重点难点知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课程的主要内容全部在Python环境下展开,引入配套的线上学习网站,每个单元的内容都配置了成熟的数据与代码,学生完成作业后需要上传作业至网站并设置为公开浏览。为方便学生模仿和验证作业,每章节都提供了Github(软件项目托管平台)、Quantinar网站上的参考资料,充分展现有参考、有比较、有思考、有进步。前沿、高端的教学硬件设施也让学生充满了学习热情,增强了学生的互动性和参与感。“软件+硬件”保障了课程的良好体验。
“我习惯用教鞭上课”
在短短几天的课程里,执教的沃夫冈教授与担任助教的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吴亮老师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首次亮相,一身唐装、手持竹节教鞭的教授走进AICG教室,对比强烈的混搭风格让学生眼前一亮。虽然课程内容与互联网时代高度接轨,但沃夫冈仍然相信面对面学习的魅力。通过设置双人学习小组、课程中的互评复盘,平均每位同学每次课程都有2次以上的发言机会。教鞭指向哪里,学生的注意力就到哪。
吴亮发挥中英双语“无缝衔接”的教学优势,帮助学生敢于提问,并帮助学生熟悉线上教学辅导平台的应用。两位国际教师的配合让课堂成为学生愿意分享的平台。“这是我上过的课堂最活跃的全英文课程”,2023级统计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谢嘉恒这样评价。
“丝路工程”的课内课外
沃夫冈是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的资深教授,曾在Economerica、JASA、Annal of Statistics等期刊发表70余篇论文。
在京期间,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副院长沙叶舟、教学事务秘书李可欣与教授进行会谈,就学校统计学、数据科学专业建设发展,2026年承办高规格统计学国际会议,与德国高校建立师生访问、科研合作机制达成多项共识,为推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更高质量发展、反哺学科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本次暑期课程得到了学校教务处、国际合作交流处的大力支持。金融学院、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部分师生旁听课程。授课期间,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引智基地主任尹志超与沃夫冈友好交流,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任韬观摩学习课程并慰问师生。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