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行走的思政课 | 红色足迹篇: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赴北京市方志馆开展实践教学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首经贸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实践育人品牌,依托公众号平台推出系列专题报道。首期“红色足迹篇”联合北京市方志馆,于3月25日、4月2日分两批组织40余名师生,以“实地参观+专家讲座”的形式开展实践教学,在历史现场深化理论认知,在精神传承中筑牢信仰根基。

实地参观

师生首先参观了“北京地情展”,通过珍贵文物、历史图片和多媒体互动装置,系统了解了北京从建城3000年到新时代发展的历史脉络。师生们驻足于一件件展品前,不时交流讨论,沉浸在对北京厚重历史与蓬勃发展的思考中。参观不仅让大家对北京历史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也让大家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深化了对首都红色基因的认知。

专家讲座

在《日军的暴行和不屈的北平人》专题讲座上,北京中国抗战史研究会会长、党史专家谢荫明系统梳理了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抗战胜利十四年间北平地区形成的独特抗战格局,剖析了北平抗战时间跨度之长、空间维度之广、战略影响之深、暴行创伤之重的四大特征。通过讲述英雄群体事迹,阐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北京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办原二级巡视员刘岳以热播电视剧《潜伏》的主要角色为切入点,从中共隐蔽战线历史简述、中共北平隐蔽战线简述、中共北平隐蔽战线斗争、中共北平隐蔽战线斗争启示等四个方面展示真实残酷的“潜伏”历程,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中共地下党在对敌斗争中立下的不朽功勋,感受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特殊战场的生动实践。

教学成效

“思政教育需要走出教室,融入鲜活的社会实践,让青年在亲身体验中读懂中国故事、厚植精神根基。”带队教师徐雪晴表示,馆校协同育人的创新模式,通过“参观体验+理论阐释+互动讨论”,有效提升了思政课的理论说服力和实践感染力。据悉,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推进“行走的思政课”模式,通过“红色足迹”“乡村振兴”“首都发展”等主题实践,引导师生在行走中读懂中国、在实践中厚植情怀,助力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青年感悟

“‘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的绝对忠诚,让我真正理解了信仰的力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向2023级研究生 郑玉巧


“隐蔽战线斗争史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信仰不仅需要理论阐释,更需要实践淬炼。那些‘白皮红心’的革命先辈,用生命诠释了信仰的力量。”                                                     

 ——思想政治教育方向2023级研究生 韩丽君


“刘岳老师的讲座让我认识到,《潜伏》不仅仅是艺术创作,更是历史真实的缩影。这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激励我们在新时代讲好信仰故事。”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方向2024级研究生 张伊想


“从文献记载到文物实物,从历史场景到现实发展,这场行走的思政课让我深刻体会到‘两个结合’的理论魅力。”

——思想政治教育方向2023级研究生 尹晶晶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