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金融学院举办首都金融论坛168期:新经济企业为什么偏好交叉上市?——来自美国中概股公司的证据

10月26日中午,由金融学院主办的第168期“首都金融论坛”暨第222期“论文研讨班”如期举行,师生通过线上形式参与本次研讨。本期论文研讨邀请到了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郑志刚,围绕“新经济企业为什么偏好交叉上市?——来自美国中概股公司的证据”这一主题与学院师生进行了交流讨论。本次会议由青年教师郑宁主持,金融学院祁敬宇、周晔、梁万泉、沙叶舟、王姝勋、张萍、周率、邴涛等教师与硕博学生共计100余人参加。

首先,郑志刚从“观察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独特窗口---中概股现象”出发,介绍了中概股的30年发展历程,并指出中概股是中国资本市场重要的制度创新以及中国企业家精神的集中彰显。其次,他指出早期交叉上市主要集中在传统产业以及国企,同时以新视角解读了2018年以来中概股交叉上市的主体是创新导向的新经济企业,其目的不在于传统的规范公司治理而在于满足对权益融资偏好的需求。此外,他采用了2017-2020年的数据,构建了三个模型分别考察中概股企业研发投入水平对回港交叉上市的影响、回港交叉上市对美国中概股公司的长期经济后果以及短期经济后果。最后,他通过计量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首先,研发投入水平越高的美国中概股公司越倾向于回港交叉上市;其次,与不符合回港交叉上市条件的美国中概股公司相比,已回港交叉上市的美国中概股公司和虽未回港交叉上市但符合回港交叉上市条件的美国中概股公司的股价受到的美股市场负面政策冲击更小,且已回港交叉上市的美国中概股公司的股价受到美股市场负面政策的冲击要小于尚未回港交叉上市但符合回港交叉上市条件的美国中概股公司。

在交流互动环节中,雍红艳就新经济企业、中概股企业、平台企业、高科技企业以及独角兽企业的内涵和范围进行提问,郑志刚予以解答;此外,李邈对该问题予以补充,她认为可以从国家政策的不同来区分新经济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等概念。紧接着王姝勋提出了疑问,在企业从股东中心向企业家中心的转型中,如何协调企业家和经理的利益冲突,郑志刚予以积极解答,并表示其团队多年以来也对该问题一直进行研究。本期的论文研讨班氛围浓郁活跃,师生积极参与讨论,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对师生们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思路,具有积极的启发作用。

【主讲人简介】

郑志刚,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金融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中国公司治理50人论坛”成员、《董事会》杂志学术顾问和专栏专家以及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兼任盘古智库学术委员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国有资产法治研究会副会长以及太平石化金融租赁、泰康资产等多家公司独立董事。著有《分散股权时代的中国公司治理:理论与证据》《中国公司治理的理论与证据》《成为董事长——郑志刚公司治理通识课》《驾驭独角兽——新经济企业的公司治理》《掌控与激励——公司治理的中国故事》《独角兽还是羚羊:公司治理视角下的新经济企业》《当野蛮人遭遇内部人:中国公司治理现实困境》《从万科到阿里:分散股权时代的公司治理》等著作。《国企混改的理论、路径和模式》一书获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优秀成果一等奖。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