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2018中国城市管理学科发展年会在首经贸召开

10月13日,2018中国城市管理学科发展年会在我校博远楼琢玉讲堂召开。年会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城市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我校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本次年会的主题是“新时代城市管理创新:理论、制度、文化与技术”。

年会分为开幕式、主旨报告、分论坛、闭幕式等环节。开幕式由我校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王德起教授主持。

我校校长付志峰教授在致辞中指出,首经贸的城市管理专业兴办于1984年,是全国开办此类专业最早的高等院校之一,具有较为深厚的历史积淀。特别是近年来,我校在城市管理及其密切关联的学科领域中,已经形成了高水平的师资团队,科学研究成果突出且已成为中央及北京市政府决策的重要支撑;同时,该学科拥有城市科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优良的硬件条件支撑。当前,国家继实施“双一流”建设计划之后,又加快部署“一流专业”建设计划,城市管理专业作为近年来专业建设的“新星”,将会成为高校建设“一流专业”的重要领域,我校城市管理专业必将大有作为。付志峰希望本次年会成为全国城市管理学者分享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的大平台,并祝愿本次年会圆满成功。

教育部公共管理类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北大学终身教授娄成武在致辞中指出,城市管理学科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由最初的7个学校,到后来的17个学校,进而发展到现在的70多所学校。城市管理专业作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急需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必将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强大、教学条件完备、课程体系完善、教学组织高效,其专业建设经验对全国城市管理专业建设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孙新军在致辞中指出,首都高校的城市管理专业为北京的城市管理实际工作培养了大量优质人才,高校的城市管理专业教师已经成为北京城市治理的高端智库资源并为北京城市治理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城市管理学科发展必将为北京实现“世界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战略目标提供智力支撑与科学保障。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城市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陆军教授在致辞中指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城市管理专业建设时间长,历史悠久,是全国城市管理学科建设的排头兵和重要的城市管理人才培育基地。本次年会的举办必将带动城市管理学科发展走上新台阶。

此外,北京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副局长王连峰、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常保国教授、北京建筑大学党委副书记吕晨飞教授、泛华集团总裁杨天举、韩国首尔市立大学吴东熏教授、台湾铭传大学庄睦雄副教授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出席本次年会开幕式。

主旨报告环节,娄成武发表题为“新时代公共管理学科发展前瞻及对城市管理专业建设的期望”的主旨报告,提出立足公共管理面临新时代的背景与机遇,城市管理学科建设要更加符合现实需求。

孙新军发表题为“城市复兴背景下的背街小巷”的主旨报告,提出要注重背街小巷对城市复兴的重要作用,根植体制机制创新,以背街小巷为对象推动城市的精细化治理。

杨天举发表题为“中国城镇化发展创新模式研究与实践”的主旨报告,提出立足于国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背景,应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区域发展转型升级,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抓手,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下午的分论坛中,来自全国众多知名学府的专家学者,就“城市管理理论与新型城镇化”“城市公共品供给与民生福利”“城市病、城市安全与法治”“城市政府服务与文化建设”“智慧城市与精细化管理”“城市基层治理、社会参与和多元共治”“党员在城市治理中的作用研讨”等主题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闭幕式环节,住房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城市建设管理处处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翟宝辉做了题为“从城市学到城市管理学”的闭幕报告。随后陆军做会议总结,并由王德起教授与刘广珠教授为代表举行2019中国城市管理学科发展年会的交接仪式。

据统计,本次年会共邀请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四川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近70所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学生共计600余人参会。同时得到人民网、北京日报、《前线》等媒体记者到会报道。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