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感知中国!国际学院组织来华留学生赴内蒙古开展文化实践之旅

5月8日至11日,国际学院组织来自20多个国家的28名中国政府奖学金国际学生赴内蒙古开展“2025感知中国 走进内蒙古”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活动。本次活动以沉浸式体验中国北疆文化、生态治理与现代发展为主题,旨在通过实地走访、文化探究与社会观察,帮助来华留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底蕴、民族融合、生态智慧与产业创新,切实落实“以实践育人,以文化润心”的培养目标,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热爱,推动学生感知中国、融入中国、热爱中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国际学院副院长于佳、学生管理办公室主任高源带队。

5月8日,内蒙古之旅的首站是武川博物馆。馆内陈列的北魏文物、辽金时期的农耕与游牧文化交融展品,直观展现了内蒙古作为“草原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历史价值。来华留学生们通过文物修复现场观摩、讲解员的双语解读,深刻理解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随后,来华留学生来到希拉穆仁草原的蒙古包,探访并体验那达慕文化,亲身感受中国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智慧与草原文化的包容性。蒙古族长调、呼麦艺术与现代草原生态保护理念的结合,生动诠释了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

 

 

5月9日,组织来华留学生集中在呼和浩特市区探访,感受多元文化共生的城市图景。清真大寺的建筑美学与伊斯兰教文化讲解,结合塞上老街、宽巷子回民街的非遗手作体验(如皮画、银器制作),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内蒙古自然博物馆的恐龙化石、地质演化展厅,则通过科技互动手段,揭示了内蒙古从“远古生态”到“现代资源型城市”的变迁。

 

 

5月10日,来华留学生深入达拉特旗库布齐沙漠,实地学习沙漠治理经验。在治沙基地,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草方格固沙”“光伏治沙”等技术与模式。在这里,来华留学生们直观感受到中国荒漠化防治的系统性工程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当得知库布齐沙漠从“死亡之海”变为“生态绿洲”并带动当地牧民脱贫致富的案例时,留学生们纷纷表示,这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政府的战略眼光与执行力。

 

5月11日,来华留学生走进了伊利健康谷,伊利集团作为全球乳业创新标杆,其智能化生产车间、绿色能源利用体系与“从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管理,让留学生看到中国乳业的现代化进程与企业的社会责任。来自越南的留学生兰英表示:“伊利的发展模式体现了中国企业如何将传统产业升级为科技驱动、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品牌,这对我们国家的产业转型具有借鉴意义。”

 

“2025感知中国走进内蒙古”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活动,是一次跨越历史与现代、自然与人文、传统与创新的深度探索。通过四天的行程,来华留学生不仅收获了对中国内蒙古地区的直观认知,更在实践中体会了中国发展的多元逻辑——尊重历史传统、守护生态底线、拥抱科技创新。这种“沉浸式”的教育模式,为来华留学生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未来,国际学院将继续以“感知中国”系列活动为载体,整合更多优质社会资源,打造“小而精、专而深”的实践项目,引导来华留学生从“观察者”转变为“参与者”,从“文化接受者”成长为“文明传播者”,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中国情怀的国际化人才贡献力量。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