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师生热议民法典:全面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理念
5月28日15时08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这一重大立法事件也引发了首经贸法学院师生们的热议。
法学院党委书记米新丽认为,这部民法典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理念。法典将人身权、人格尊严的保护提高到更为重要的位置。例如,法典第二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与1986年《民法通则》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相比,将人身关系置于财产关系之前,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理念。再如,法典第四编专门规定了人格权,相比世界各国民法典,人格权法独立成编是我国民法典的创举,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立法内容中的具体安排。
法学院副院长郑文科认为,民法典的制定不仅是中国民事立法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又一里程碑。这部民法典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民族性,体现了我们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二是时代性。法典与时俱进,增加了很多与科技发展相关的制度。三是科学性。民法典体系完整、内容协调、用语准确。四是民主性。中国的民法典的制定不是某几个人或某几个单位的功劳,是全体法学家和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的结果。五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不仅体现在人格权独立成编上,保护环境、公序良俗、诚实信用等原则的确立也为人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更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王德山老师认为,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障人民合法权益具有重大意义。以合同编为例,其中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违约责任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民商事领域基本法律制度和行为规则,为各类民商事活动提供基本遵循,有利于维护交易安全和市场秩序,有利于市场平等、公平和公正竞争,对于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刘润仙老师提出,民法典是我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文件,在中国法制史乃至世界法制上都具有重大意义。其编排体系独特,新设了人格权和侵权责任两编。在内容上,以人文主义理念构筑社会中个人信息和隐私权以及生命权、健康权保护制度,如高空抛物致人损害中规定有关机关的调查义务和物业服务企业的安全保障义务。
陶盈老师正在参与人民出版社版《<民法典·侵权责任编>释义》的撰写,她认为这部法典,关切民生民意,彰显人文关怀,体现公平正义。以侵权责任编为例,其中与时俱进地完善了网络侵权责任的规则体系,增加了通知的具体内容和标准、反通知的规则以及错误通知的侵权责任等,很好地回应了网络时代的最新诉求。此外,民法典明确将生态破坏纳入了环境侵权责任的范围,增加了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以及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体现了绿色民法典的特点。
2019级博士研究生高雅丽谈到,生命尊严是人格尊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的尊严的最终环节。人格权独立成编,在世界民事立法史上开创了民法典编排体例的新篇章。此外,这部法典还进一步延展了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范围,回应了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各种挑战,反应了社会热点和百姓关切,是一部人民权利的宣言书。作为法科生,我要自觉学习民法典、严格遵守民法典、全力维护民法典,将民法精神运用到学习和工作中,誓做民法典的践行者、捍卫者和倡导者!
2018级硕士研究生张蓝天谈到,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民法典中增设了“居住权”这一新型用益物权。该项规定一方面在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的当下,能够让选择“以房养老”的老人得到法律保障,缓解养老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公租房的发展,保障中低收入群体有房可住。仅仅一项权利的增设就可以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可以预见民法典的颁布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深刻的改变。
2017级本科生杨知雨认为,民法规则来源于生活,民法典的颁布令民法这部“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更加体系化。作为法科生,对于民法典中与你我生活最相近的法律规则,单靠书本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在平时多读多看,以案例引入规则,加深理解学习,争做学习民法典、践行民法典、维护民法典的典范。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