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刊物建设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11月30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暨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刊物建设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本次研讨会是在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重要指示精神后第一时间进行的学习。会议围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办好新时代高质量马克思主义理论期刊,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阵地和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等内容进行了分享讨论。
大会现场
校领导致辞
徐芳教授致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副书记徐芳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她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徐芳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最新指示,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推进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我国现代化道路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紧跟时代步伐,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在数字经济交叉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数字化转型、智库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她表示,学校始终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整合全校资源支持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指示,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刊物的建设。她期待通过此次研讨会,能够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理论研究创新,为党的建设、国家发展和新时代首都发展贡献力量;加强学术交流合作,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刊物的高质量发展。
本次研讨会设置了大会主旨报告、专家报告及分论坛环节。
主旨报告环节
辛向阳研究员作主旨报告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辛向阳研究员作了题为《大历史观视域下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旨报告。
辛向阳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出的重要指示,强调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积极探索“两个结合”的理论创新,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
辛向阳从大历史观视角,深入阐释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他强调,变革与开放贯穿中国历史的始终,我们要运用大历史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力度;应当以更为宽广的视野审视未来所面临的一系列改革问题,并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深入研究和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严谨的态度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更精准地应用于实践与教学领域。
王树荫教授作主旨报告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王树荫教授作了题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经验》的主旨报告。他围绕改革开放四十六年来的辉煌成就,强调了凝心聚力对于改革开放的重要性。他表示,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必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错误,避免极端化倾向,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与总任务;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和认识论,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持续深化理论认识和研究,以应对新的问题和挑战。
张士海教授作主旨报告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士海教授作了题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旨报告。他强调,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改革为了人民,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必须坚持改革依靠人民,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必须坚持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他进一步强调,只有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由人民共享”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一部署、有序推进,才能够保证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和立场,提升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效能,进而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
冯培教授作主旨报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原党委书记冯培教授作了题为《教育数字化演进之变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秉持之常》的主旨报告。他表示,在教育数字化演进背景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应把握三个基本规律,即根本在于契合学生的个性需求,关键在于形成联通共振的效应,核心在于确保内容的优质。冯培强调,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把握有效性引领的三个向度:一是把握导向为魂之“常”,引领需求变化之“新”,强化教育设计的敏感度和契合度;二是把握贯通为要之“常”,营造生态氛围之“新”,深化教学内容的关联度和共享度;三是把握内容为王之“常”,构建传播供给之“新”,优化教学传导的精准度和鲜活度。
专家报告环节
在专家报告环节,八位专家分两个阶段进行发言。
侯衍社、杜小兵进行报告
韦磊、李青青进行报告
中国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副总编
赵付科主持第一阶段专家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教学与研究》副主编侯衍社指出,面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秉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自觉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实践,实现思想方法、思维方法、领导方法及工作方法的有机统一,全面系统地掌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论。《光明日报》政治经济部主编刘小兵主任编辑分享了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理解,表示《光明日报》军事版将继续深入宣传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新视野》主编韦磊教授详细阐释了标识性概念的内涵及其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关联,介绍了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标识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强调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必须立足于中国实际,理性分析中国成功经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李青青老师强调,改进文风的关键在于作者要积极回应现实需求,紧密关注并深入研究我国当前的核心理论与实际问题,简化文章长度,做到深入浅出,并规范专业术语的运用。
韩强、贺新元进行报告
郑士鹏、刘冠军进行报告
北京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张守连教授主持第二阶段专家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强教授认为,党内法规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着力增强党内法规的权威地位,提高执法执规人员的专业能力和广大党员干部对党内法规的自觉遵守意识,以增强党内法规的权威性和执行力。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副主任贺新元研究员围绕坚持与发展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中国化表达及其在新时代的呈现,对“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进行了深入阐释。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郑士鹏教授强调,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是深化进一步全面改革的基本遵循与方向,必须提高精神自觉、制度自觉和战略自觉,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刘冠军教授对坚持问题导向的守正创新之深刻内涵进行了阐释,强调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时,应秉持科学态度,立足学科基础,坚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正确处理坚持与发展的关系,以此开展学术研究与理论建构。
分论坛环节
下午,与会的专家学者们在分论坛上进行了深入的学术研讨。
分论坛会场
第一分论坛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刘隽教授担任评议人,《中国党政干部论坛》张世贵副主编,北京协和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李建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杨彬彬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明琨副教授,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祝奉明副教授,北方工业大学院长助理宋天博老师以及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亚东老师等学者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创新及实践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研究”等议题发表了个人见解,进行了热烈讨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孟献志、伍书颖老师共同主持。
第二分论坛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王颖教授担任评议人,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俊杰教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裴植研究员,安阳师范学院商学院郭素玲教授,共青团中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马金祥副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奎副教授,《新视野》编辑王超老师以及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杨静轩等学者围绕“大历史观视域下的党中央权威维护”“国防和军队现代化问题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党的三中全会的核心概念和问题研究”等议题发表了个人见解,进行了热烈讨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何佳、徐雪晴老师共同主持。
第三分论坛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厚羿教授担任评议人,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秦宁波教授,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庆杰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禚明亮副研究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刘佳副教授以及首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墨洋副教授等学者围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等议题发表了个人见解,进行了热烈讨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婧超、苏珊珊老师共同主持。
闭幕式
在闭幕式各环节,各分论坛代表就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报。
伍书颖老师汇报 郭素玲教授汇报
刘佳副教授汇报 王国龙主持闭幕式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马力教授宣读了获奖论文名单并致闭幕词,向所有参与本次会议的专家学者和会务人员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她强调,本次研讨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工作会议圆满落幕之际召开,恰逢其时、意义重大。本次研讨会不仅是一场学术盛宴,也是一次成果展示。马力期待以此次会议为新的起点,将持续深化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研究阐释,各高校、研究机构互通互联,加强合作交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共同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执行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王国龙主持闭幕式。
参会者表示要不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运用“两个结合”提升理论创新创造活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培养高素质理论人才,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本次大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编辑部承办,来自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等全国60多所高校、党校、科研院所,以及《光明日报》《马克思主义研究》《教学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新视野》等相关报刊媒体的150多位专家学者和相关师生参加了会议。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