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学院师生赴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交流
9月12日下午,应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北注协)人才工作委员会张晏生主任委员邀请,华侨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李百兴,党总支副书记崔颖,副院长兰君以及部分师生代表前往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交流。北京资产评估协会副会长、北注协深改办主任汪宁,北注协副秘书长王绍捷,北注协深改办副主任章海凤,北注协人才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晏生,副主任委员宋爽,委员殷莉莉、王丰、谷圣夫、胡瑜涛、汪明卉、梁卫丽等以及各大会计事务所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参加座谈会。北注协人才工作委员会是北注协9个专门(专业)委员会之一,全部委员均为包括毕马威、普华永道、德勤、安永、致同、天职国际、中审众环等国际和国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
此次交流主要是让师生了解北京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通过双方沟通和交流,向与会专家了解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需求并听取他们对学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并探讨进一步与北注协人才工作委员会以及各委员所在会计师事务所在实习基地建设、专家进课堂等领域合作的内容与形式。
汪宁首先介绍了北京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历史和现状。他介绍北京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18年,但后来有所中断;在1981年恢复重建,成立了北京会计师事务所;后来又经历了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目前与国内其他省市相比,北京注册会计师行业具有体量大、国际化程度高、服务多元等特点。在发言当中,汪宁也回顾了自己和首经贸部分老师的友好交往过程。
王绍捷强调北注协自成立以来立足“服务、监督、管理、协调”的建会宗旨,充分履行职责,在行业注册管理、执业监管、继续教育、人才服务、对外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北京地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北京注协多次获得中注协颁发的“全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行业工作一等奖”,并于2002年荣获“公益明星单位”称号,2004年荣获民政部颁发的“全国先进民间组织”称号,2011年荣获北京市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的“北京市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称号,2011年、2016年两次荣获北京市民政局授予的“5A”级社会组织称号,2021年荣获首都文明委授予的首都文明单位称号。截至目前,北京注协所属会计师事务所819家,执业注册会计师1.1万余人。
李百兴对华侨学院的历史和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介绍了学院名字的由来和目前人才培养层次,阐述了学院两个本科专业全英文授课模式和“学位+国际执业资格”的培养特色,介绍了学院的国际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介绍了学院毕业生高深造率和高就业率的特点。他特别指出,根据过去三年的就业数据,学院选择就业的学生当中有近20%到国际“四大”和国内“八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各大会计师事务所是学院毕业生非常理想的就业单位。他还现场解读了工商管理(国际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希望与会专家对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专家意见,重点阐述了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需求。
随后,与会专家和教师就注册会计师行业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度探讨。
副院长兰君从学生实习时长、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核心需求以及聘请校外专家导师等三个方面引发话题,与会代表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个人观点阐述。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谷圣夫指出审计行业招聘不限制专业,最看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协调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学生要有不断自我成长的驱动力和职场高情商的培养意识。希望学生可以参加1-3个月的实习。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宋爽和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表示愿意与学院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张晏生表示最看重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一般会根据学生的专业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测试,观察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以及对所学专业的了解程度。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殷莉莉表示行业发展要秉承长期主义,但组织需要不同血液,愿意接受优秀人才。汪宁表示更看重学生的公文写作能力,写作能力作为综合能力的体现,更能展示员工的逻辑性、条理性。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梁卫丽表示更看重学生的责任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胡瑜涛表示学生要有自己做研究的能力,能够独立开展一个项目,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逻辑性强。同时学校要给学生建立好团队实习规则,对学生提出相应的实习要求。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王丰表示新人要有创新能力,工作中要擅长动脑筋,同时对自己要有客观的认识。
副书记崔颖就学生在校期间对学生进行学业和职业规划进行了阐述,她表示学院对每位学生都会进行职业规划,同时提出希望与会的专家可以接受学院邀请,为学生开展职业规划的相关讲座,并让学生有机会到会计师事务所去参观学习;建立长效联络机制,开展长期有效的合作。
张晏生表示后续将继续推动北注协人才委员会、各会计师事务所与学院的合作事宜,搭建长期战略合作,落实校外实习建设工作。
此次交流内容丰富、务实,为后续学院与北注协人才工作委员会和各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深度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