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文传学院传播学系举办第二期读书分享会

  10月31日下午,传播学系第二期读书分享会在博远楼502办公室举行。传播学系党支部书记贺心颖对《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一书做了分享。分享会由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石刚主持。

  贺心颖介绍,《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由美国学者詹姆斯·洛温所写。该书从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入手,对美国历史教科书中存在的一些错误信息和观点提出批评,对美国历史进行重述,指出应该如何向美国学生讲授美国的历史。

  贺心颖从书中选取了几个个案,从美国节日、美国人物、美国形象三个方面展开探讨,讨论了感恩节起源、美国的“国际好人”形象等几个话题,并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与获得的启示。

  “不带主观预设,史料充分,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贺心颖提出,常说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其实不应该这样。作为一个研究者,应该有一些起码的史德和历史正义,要重视历史实证,不能从观点到观点,要有确凿的证据作为依托。

  贺心颖提出,历史观很重要,它是历史研究的指南,可以说是史学的灵魂。研究历史或者要阅读历史的人,需要重视历史观的培育,坚持唯物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如今一些历史虚无主义的内容大量泛滥,抛除了理性和逻辑,丢掉了历史的依据和历史的真实。

  会后,在座老师围绕分享的主题展开讨论。石刚认为,历史研究需要追求客观中立,但却受到许多条件的制约。书写历史时,书写者难以完全客观地陈述历史事实,其中难免加入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另外,在研究久远的历史时,容易因缺乏实物证据而导致历史链条不完整,而新进发生的事情往往还在变动中,没有形成既成事实,需要一段时间的沉淀。

  副院长陆彦明认为,比起确定无疑的史实,老师更应该教学生一种思维方式、思考方式,以及认知事物、认知历史的方式。尤其是在大学,不应该只给学生一个唯一的答案,课堂应该是开放性的,老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思考。任何学科中都没有确凿无疑的东西,要对自己教的东西有敬畏心,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