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授课有高招|谢海霞:打破时空界限,网络教学再体验
在疫情影响下,教学模式变革,网络授课成为教学的新业态。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本学期的国际法教学中,法学院国际法教学团队第一次开展了全面的网上教学。谈起十几周的网上教学感受,法学院谢海霞老师这样描述:“经验有限,压力不小,还有很大可提升的空间。”
拥抱新技术 延展课堂的边界
“技术总是会革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最终革新我们的理念。网络课程是以后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观念转换和技术革新的背景下,我们换一种新的方式思考教学,通过技术变革教学模式。但无论何种技术,还是人的自我革命,技术不能替代人,如何利用好技术才是关键。”谢海霞去年就参加过教务处组织的校内培训,在疫情期间开始首次尝试线上授课。本学期,她选用以“中国大学MOOC慕课+泛雅平台录播授课”为主,并通过微信群在线指导,利用学习通布置作业,在泛雅平台展开讨论等方式进行网络授课。她认为,“单一平台会存在一些问题,多个平台结合可以优势互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督促学生完成指定内容。”
谢海霞根据课程内容把每部分要阅读的内容都设置了任务点,以此来确保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将每部分的作业按难度进行分级,覆盖知识点,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同时,对于课程相关的热点问题,她会放在泛雅平台讨论。线上课程学习完毕之后,谢海霞会通过微信与学生进行难点讨论和答疑。“我布置的选择题都是自己编写的,书上没有答案,学生需要自己下功夫琢磨。”在布置作业时,谢海霞会把国际法经典案例编入测试题目,鼓励学生课下检索资料。
在授课方式选择上,谢海霞坦言,上网课的压力比课堂授课压力还要大,而以慕课为主的授课方式并不比直播授课轻松,她认为,没有选择直播的形式,就意味着无法直接面对学生,教师必须要通过第三种方法来找到教学中的盲点。一旦选择慕课方式,要求学生按学习进度打卡,教师也要一同学习,并及时补充相应的内容,包括资料、作业等。
学生课上微信讨论
对于线上线下两种教学模式,在谢海霞看来,基础知识部分如概念和规则等更适合网上授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点,用作业检验学习效果,也可以通过课程回放帮助学生整理思路。线下授课时,教师可以把重心放在与学生的互动和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上,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的讲解,扩展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未来,可以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法学院2018级法学三班薛泽恒认为,线上学习和课堂学习最大的差距就在于需要自己主动和自觉学习,在国际法课程上,他觉得最好的就是可以反复学习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老师也能通过微信等方式给予详细的解答,希望以后保留这种学习方式。
增加录制内容 拓展课程的深度
由于慕课录制内容的固定性和不可更改的特点,谢海霞会根据课程内容再专门录制补充课程,将一些讲解重点、前沿内容和需要展开的内容进一步讲清楚,或结合作业情况,将发现的问题重新梳理。
从“科孚海峡案”来看“领海制度”,从“湄公河行动中的糯康案”和“孟晚舟事件”来分析“引渡制度”……一些国际法经典案件和国际上广受关注的案例,很多都会出现在谢海霞的录课视频里,她希望通过对重要知识点的深入讲解,开阔学生视野,帮助学生理解正课内容。
录制课程截图
为了保证表述的严谨性,避免出现口误和错误,很多课程都要反复录制,截至目前,谢海霞已经完成了25个15分钟左右视频的录制和后期制作工作。“慕课加录制补充课程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如果利用慕课再加上部分直播课程,可能授课效果会更好些。”这是谢海霞通过摸索得出的经验。
法学院2018级法学三班乔杉认为,“录课内容会对一些重点问题做进一步解释,能够帮助我理解知识点,真的很有用。”
“虽然大家无法互动,但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可以通过微信群进行沟通,课堂氛围比较活跃,结合慕课资源,老师会抓住重点问题以录课的形式给同学们详细讲解,这些内容也让我印象深刻。”法学院2017级2班高润清说。
网络包罗万象 在摸索中前行
“网络打破了学习的界限,以前是一个平面,现在是立体学习,以前是时间空间维度,现在是多个维度,学习从平面到立体,时间空间被无限拉大。网课学习方式多样,给了学生多样的选择,让学生的学习更加便利了,可以说是实现了‘课程自由’。”谢海霞认为,网络课程具有天然优势,给了教学无限空间。网络课程信息量大,可以通过录课、直播、微信群讨论、布置课后作业提供给学生多种样式、内容广泛的阅读材料,这是课堂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正因如此,教师将迎来更多挑战,网上授课容量可以无限大,这就意味着在网上授课前的准备和学习都要加量,从知识储备到学生心理感知再到技术应用能力和网络课堂的随机应变能力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
“网上授课既有灵活性,但是也应当是建立在规则性前提下的灵活性。”谢海霞认为这学期的网上授课实践,让大家更迫切地感觉到网络教学需要一套规则规范。“我们是边实践边商量,缺乏明确的教学要求和目标指引,效果如何要看教师的责任心,如果学校对于网络教学有要求和规范,可能教学效果会更好。”
另外,谢海霞也发现学生普遍不愿意露脸,即便在微信群或者腾讯视频讨论问题,几乎看不到学生的真面目,这就影响了课堂互动的效果,她希望学生能与老师及时互动,更加自律,认真完成作业,加大阅读量,学会做读书笔记,围绕着热点问题和典型案例多思考、多讨论,学会主动学习,在苦中体会醍醐灌顶的乐趣。
基于专业背景,谢海霞在网上授课的同时也会更关注资料获取的合法性。她认为,“教学中使用的很多资料还涉及知识产权问题,如果将少量用于课堂教学及科研目的使用是合法的,但在网络上使用,因其可以被复制和传播,由此引发的知识产权和其他权利争议则是不清晰的,这也导致一些老师上课有所顾虑,讲授内容相对固化。”
在线上授课过程中,谢海霞认为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在网络上看到了学生不一样的一面——具备独特视角和独立思考精神,富有社会责任感。谢海霞表示,自己虽然留了很多作业,学生们也会偶尔在微信里撒娇抱怨一下,但都按时完成了,有些同学还自发组织团队开展讨论。“看到学生的努力和成长是教师最大的幸福,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她发自肺腑地说。
教师简介:谢海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法学院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曾获北京市第五届青年教学基本功比赛B组第一名、最佳教案奖、最佳演示奖等奖项。主讲国际法、国际法经典案例选读、国际法竞赛实训等课程。本学期开设国际法课程,为线上授课。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