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院发布2021年北京市大学生发展信心指数
7月8日上午,2021年大学生发展信心指数发布会在慎思楼118智慧教室召开。统计学院全体领导班子以及指导教师出席大会,发布会由统计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刘怡宁主持,学院部分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了现场发布。
统计学院院长张宝学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大学生信心指数调研和发布的重要意义和价值,连续12年发布该项指数,凝聚了几代首经贸师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他强调了当代大学生的信心发展水平对国家社会发展未来的深远影响,并提出对作为青年一代的大学生的殷切希望和谆谆教诲。
随后,刘怡宁和研究生会学术部部长栾茗渝对本次调查的调查结果进行发布展示。报告显示,2021年北京市大学生发展信心指数为:120.04,即期发展信心指数相较于去年有了显著提升。在各项分指数中,就北京市大学生而言,客观因素、实现目标和未来预期三个方面的信心分指数最高,而专业技能、实践信心和个人素质三个方面信心分指数最低。在不同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分析中,刘怡宁指出,在性别方面,男性受访者各信心指数均略高于女性受访者,其中“个人素质”评价在不同性别受访者之间差异最明显。相较于男性而言,女性普遍对自己的个人素质信心不足。在政治面貌方面,学生党员群体的信心水平普遍较高;户口类别对在校学生的信心水平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拥有一线城市户口的受访者信心水平略高于非一线城市户口受访者,另一方面是城镇户口学生信心水平略高于非城镇户口学生的信心水平。学校类别和学生所处年级主要对学生的预期信心造成影响,985/211工程院校学生的预期信心普遍略高于双非院校受访者的预期信心,博士生的预期信心水平在本硕博三个不同年级中最高。
针对北京市大学生的即期发展信心指数,栾茗渝指出,应变能力是影响发展信心指数的最显著因素。相较于去年,今年的榜首影响因素和疫情防控存在较大关联。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社会的发展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对学生的应变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北京市大学生的预期发展信心指数方面,报告里指出,“拥有理想的社会地位”是影响今年预期发展信心指数的主要因素。相较于去年,该项指标的排名有了明显提升。
报告发布展示后,调研团队成员代表、本科生郅慧和博士生李泽锦作了分享交流。郅慧谈了个人感受,她表示,第一次收到研究生会邀请,第一次作为本科生参加这项持续数年的活动既激动又紧张,怀揣着热情一定要将工作做好。李泽锦则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结合自己亲临现场参加建党一百周年庆祝活动的见闻,谈了自己对于今年大学生发展信心指数回升的理解和感受。他指出,正是由于党和国家的有序工作保障了社会各部门正常运转,当代大学生对此充满信心。
最后,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调研活动指导教师马立平总结评价了本次调研过程和成果。她谈到,大学生发展信心指数发布坚持12年来之不易,凝聚了师生共同的心血,希望未来的大学生发展信心指数可以继续贴近社会,在得出结论方面善于思考、敢于思辨,作为统计学院的品牌活动能够越办越好。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