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2021级研究生第三次线上读书报告会举行
在这草长莺飞、花香四溢的阳春三月,首经贸2021级MTI学子迎来了第三次读书报告会!疫情无情,阻隔了莘莘学子重返校园的脚步,阻隔不了学子们潜心阅读的热情。漫卷书香,不似花香胜似花香……
3月31日下午,外国语学院MTI读书报告会在云端拉开帷幕。本次活动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报告撰写,同学们结合寒假期间阅读的书籍,或者观看的语言服务领域各类学术讲座,撰写读书报告、翻译实践报告、观后感等;第二部分即本次翻译实践分享活动。
由于疫情影响,本次报告会改为线上会议的形式,通过腾讯会议平台进行。莅临本次读书报告会的老师有外国语学院院长刘重霄、MTI中心主任李双燕、副主任李腾龙及王宏玉、刘欣、索绪香、刘畅、刘晓曦、赵海永共9位老师。本次报告会全体2021级MTI口笔译共62名学生分为9组,每组由一位老师进行指导。
报告会上,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用PPT的形式进行展示和分享。同学们根据自己在口笔译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比如原文理解、多方求证(网络检索、请教专业人士、与师友探讨等)译文表达,分享自己逐步抉择的心路历程,描述自我思考的轨迹。
口译班的同学们分享了包括总理答记者问,外交部发言人讲话,CATTI口译,数字口译,冬奥翻译等在内的各类翻译实践中的经验和收获。老师们也给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在交传的时候尽量较少顺句驱动提高语言质量,同传时因为时间有限则需遵循该原则;要多进行辩证思考;口译很难,要下苦工夫等等。
比如,宋可欣同学在CCE翻译方法(即先看中文并理解中文,弄清楚中文表达的是什么,理解后再翻译)指导下对原文和译文进行了分析,并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展示和分享:分析句子逻辑、中文一个词与英文多词对应、两个汉语词一个一次可以删掉一个词进行翻译、思考和收获要“得意忘形”。马若琪同学进行了交替传译实践的分享。她从听辨、理解与查证、译文表达三个方面讲述了口译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到了主题与语境联想、查证背景信息、句式重组等需要注意的问题,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笔译班的同学们分享了冬奥翻译、政府类外宣文本翻译、CATTI笔译、学术著作翻译、翻译赛事的等不同的翻译材料,详细陈述翻译过程中查证和思考的过程。老师们也表示,同学们在日后的翻译中应格外注意单词选取问题,结合原文语境确定合适的处理方式。关于深度翻译,同学们应站在读者角度,考虑到读者的知识,合理补充原文中有歧义的内容。在做翻译练习时,要注意总结,找到同一文本的共性,收集术语,进行归类,今后遇到相似文本时能更快做出应对。但除进行大量练习之外,进行复盘也很重要,要及时自我反思,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更好地提升翻译能力。
比如,田倩同学的翻译实践来自于2021年第33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的汉译英和英译汉赛题。她的分享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翻译文本介绍,翻译案例,以及翻译感悟。在翻译案例中,她着重讲解了词语选取问题,比如:爱人,选取了三个单词-lover、spouse和soulmate,并分别给出了相关英文解释。还讲解到深度翻译中注意的问题,结合例句讲解了在翻译过程中,对专业术语的查证工作。张晓宇同学分享了冬奥翻译工作中的实践材料,主要讲解了翻译过程中常用的检索工具以及使用步骤、验证过程等,指出好的笔译是反复修改、精雕细琢的过程。指导教师告诉同学们,翻译的过程就是求得真知的过程,大家可以互相分享检索方式,多多积累。老师们还推荐了张威老师的《语料库口译研究》、朱渊老师的《汉英英语400例》等,供今后学习参考。
报告会的最后,各组指导老师耐心指出了同学们的不足,详细回答了同学们学习中的困惑,鼓励大家要坚持翻译练习,掌握翻译理论知识、开阔眼界、锻炼批判性思维,将理论与实践结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本次报告会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机会,也为同学们未来的翻译学习指明了方向。本次读书报告会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落下了帷幕,相信同学们可以结合老师的宝贵建议,进一步研读优秀的翻译实践报告、毕业论文等,为今后学位论文开题奠定良好基础。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