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经贸战“疫”人物|寻迹管工学院记者团”疫“线采访者
学院公众号新开辟的【抗“疫”先锋】专栏展现了疫情下我们管工学子身边最真实动人的抗“疫”故事。这些故事都是由分团委新闻中心记者团通过采访相关人物得来。他们接到任务,总是以最快的速度整理事迹、草拟采访提纲、联系采访对象、整理采访内容与工作照片,克服重重困难,只为把优秀抗“疫”先锋的事迹尽快分享,将其中的希望与感动与大家分享。
自疫情爆发以来,新闻中心记者团的“小记者”们始终活跃在新闻采访战线。他们精心策划,通过网络文字采访的形式,至今为止圆满完成了4个系列的采访任务,共完成人物采访20余篇、采访笔记13000余字。这些数字背后,是他们默默无闻的付出和坚持。
在采访优秀抗“疫”先锋的过程中,记者团的康传明采访的其中一位同学让他印象深刻。这位同学的的父母都在抗“疫”一线,为当地的防疫、抗疫事业做贡献,她自己也主动报名了小区防疫志愿者。在合家团圆的春节,父母奋战前线,这位同学也在小区进行志愿活动。身着防护服的母亲、坚守岗位的父亲与认真登记信息的女儿,他们带着口罩、穿着防护服的身影,是那么的让人安心,想到这些使康传明深受触动。
记者团的孟繁尧则对另一位采访对象印象深刻,他本以为自己采访的只是普通的学生志愿者,但没想到他竟是一位在湖北坚守值岗的志愿者。在疫情期间能有为人民群众奉献的精神本就不易,更何况这位同学还身处疫情最严重的地区,采访过程让他深感骄傲。
记者团的刘泓伯提到了一位学姐,她的工作是统计返乡的省内外来往人员及其返乡时间和交通工具。一天之内她可能需要统计100多名返乡人员的情况,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但她克服了被统计人员早出晚归、难联系、抗拒到家中检查等诸多困难,努力完成工作。得知这些,刘泓伯不禁肃然起敬。
记者团的王炜琦则聊到另一位学姐,她与家人在疫情期间帮忙照顾邻居家一位抗疫前线医生的孩子。家人照顾孩子的生活,学姐则辅导孩子的学习,无微不至,点滴的温暖让王炜琦深受感动。
新闻中心主任张鹏宇表示,疫情期间紧张的工作任务,让他明白越是在特殊时期,越能看到一些平常看不到的东西。作为采访人,记者团不再以旁观者的身份和抗疫志愿者们交流,亲历他们用实际行动发的光;作为主任,他骄傲于部长和部员们的高效率,无论任务多么紧急繁重,他们总能在最快的时间上交一份完美的答卷。
康传明和王炜琦谈到,作为部长,这段时间的工作更像是一段学习的经历,不仅在合理安排工作、进行有效沟通、提高做事效率方面的能力有了质的飞跃,能够最先接收到优秀抗“疫”先锋的第一手感想,而且能够与他们进行直接的交流,也是十分宝贵的财富。他们认为,处理紧张繁重的任务,也成为了记者团工作能力提升的“助推器”。
作为记者团的成员,孟繁尧、刘泓伯等同学表示,相比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与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他们的工作微不足道,但这段时期的工作不仅让他们的生活得到充实,更让他们的人生拥有动力。
为了第一时间把这些优秀抗“疫”先锋的事迹分享出来,他们必须提高采访的效率;为了不给其他部门增加难度,他们总是把资料整理得井井有条——疫情期间,记者团的成员们努力挖掘身边人身边事,默默记录一幕幕令人感动的瞬间,以简单而不平凡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充满正能量的个体,播撒爱与温暖。他们不张扬,不宣扬,宛若黑暗中点亮蜡烛的火柴,划亮我们的希望之光,点燃我们的善念之火。
记者团不仅是在为大家揭开抗疫斗争的幕后故事,也是在用自己的奔波劳碌,学习并传递这场生动的爱国教育,带动广大青年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大家知道青春就应该是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谨愿疫情早日退散,河清海晏,国泰民安。大家都能走上街头,摘下口罩,拥抱似锦繁花。
致敬疫情期间的每一位幕后工作者。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