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与我校共同举办“第五届人大预算监督研讨会”
10月25日上午,第五届人大预算监督研讨会在中央财经大学隆重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央财经大学人大预算监督研究基地与我校人大预算监督研究基地联合主办,来自北京市人大及昌平区人大,海南省、安徽省、江苏省等地方人大,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辽宁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湖南大学、湖北经济学院、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高校的领导和专家学者,围绕“落实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提升人大预算债务国资监督效能”这一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新时代人大预算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论坛开幕式由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教授、人大预算监督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李燕主持。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财经办公室主任冀岩致辞,他首先介绍了双基地建设的背景及发展历程,并对双基地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表示充分肯定。他指出,经过六年努力,双基地制度框架不断完善,管理机制日趋规范,双基地协同的科研优势持续出现,对决策咨询、财经监督、人大代表履职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撑。对于双基地的未来发展,他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将政治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理念贯穿研究基地工作各环节;二是强化理论创新引领,利用两所高校专业优势,结合审查监督工作实际,开展更深层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讨;三是要着力打造人大预算监督高水平智库,以本次研讨会为重要契机,集聚全国财经高校优势,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宣传推广,为领导决策、财经立法监督、人大代表履职以及科研教学提供优质、丰富的实践成果。

中央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马海涛致辞,他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任务。近年来人大各项监督领域,政产学研的合作越走越深、越走越实,很多地方的人大都和所在地区的高校共建了预算审查监督研究基地,充分发挥高校的智库作用,有力推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制度的构建和实践的落地。面向未来,他提出了两点思考:一是全国各地应形成学术共同体,构建协同机制,产出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二是拓宽智库的价值和作用,一方面通过政策研究为实际决策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在课题研究中应思考如何构建中国人大审查监督的知识体系,这也是构建我国自主知识体系在人大预算监督领域的重要探索。

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吴卫星致辞,他首先介绍了我校的学科特色和智库建设情况,分享了我校人大预算监督研究基地的建设历程及取得的突出成果。他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强化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与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监督”,为新时代人大预算监督工作划定了重点、指明了方向。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大预算监督制度建设,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人大预算监督体系不断完善。我校基地在市人大和校党委的支持下,始终坚持与北京发展同频共振,凝聚多学科的研究力量,六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市人大代表履职和预算监督提供了有效支撑,为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北京模式”提供重要助力。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主任刘星在讲话中提到,本次研讨会与会嘉宾包含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专家学者和各地基层人大的领导干部,分享了全国各地、各级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生动实践,对北京市人大预算审查监督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对于双基地未来的建设,他提出了三个重要的努力方向:一是搭建预算监督和财经监督协同的逻辑,形成“政治—政策—项目—资金”四个层面的监督体系;二是围绕国家、地方发展的主流主线,基地要主动作为,助力人大各项工作有序推动;三是人大监督要全方位重组再造,加强调研能力,灵活运用多种监督方法,强化大数据赋能,以小切口推动大制度的不断完善。
论坛第二环节是专家学者的学术分享,分两个阶段开展,分别由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党委书记、人大预算监督研究基地主任肖鹏以及我校财政税务学院教授、人大预算监督研究基地主任李红霞主持。
此次研讨会加强了北京市人大与区级人大、全国各地各级人大、各高校预算监督研究基地之间的联系,并促进了各高校预算监督研究基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