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专业创建40周年庆典暨“数智时代北京韧性城市建设”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
秋风送爽,喜气满园。9月7日,我校城市管理专业创建40周年庆典暨“数智时代背景韧性城市建设”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大会回顾了1984年至今40年来城市管理专业建设的发展成就,总结了在创建、改革、发展中形成的历史经验,为专业未来的发展规划了蓝图。大会还就“数智时代北京韧性城市建设”展开了充分的研讨。
会议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城市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公共经济与政策专业委员会、北京城市管理学会、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校友总会、城乡统筹与国土空间治理研究院等单位协办。会议获得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学术单位以及企业等的鼎力支持(具体名单附后),吸引了百余位专家学者和校友现场参会。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吴卫星,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如刚,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出席会议并致辞。大会由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麻宝斌主持。
吴卫星代表学校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事业发展的师生校友、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他介绍了学校和城市管理专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并预祝会议圆满成功。李如刚代表北京城市管理委员会致辞,杨开忠代表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致辞。
王德起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城市管理专业的发展历史、特色优势。麻宝斌宣读了会议的所有支持单位、致贺信院校名单以及参会专家、教师和校友代表。
上午会议包括主旨演讲、主题发言、赠书仪式、圆桌对话四个单元。杨开忠,北京市应急管理领域学科带头人、清华大学安全科学学院黄弘分别发表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机理与路径:IWB模型》《构建安全韧性城市支撑城市安全发展》的主旨演讲。
主题发言单元由张国山主持。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城市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公共经济与政策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陆军,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第四届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宏山,第五届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治学会青年工作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吴晓林,教育部全国就业指导委员会公共管理与服务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姜玲分别发表题为《中国城市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的逻辑与框架》《城市运行管理的逻辑转换与组织韧性》《特大城市的数字化风险防控》《从战略目标到政策行动:韧性城市治理何以实现?》的学术报告。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城市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广珠主持学术支持单位的赠书仪式。陆军向学院赠送《城市管理研究》合订本,北京城市管理研究院院长、《城市管理与科技》杂志社社长王立润向学院赠送《城市管理与科技》杂志合订本。
在“数智时代北京韧性城市建设实践探索”圆桌对话单元,刘广珠,王立润,我校特大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叶堂林,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研究所所长陆小成研究员,顾世明、北京市应急管理科学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于富才,北京荣邦瑞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非迟等进行了充分对话与热烈讨论,为数智时代北京韧性城市建设的实践创新出谋划策。
下午会议包括“数智时代北京韧性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两个主要议题,共设置三个平行论坛。“数智时代北京韧性城市建设(一)”论坛由徐虹主持。安树伟、周伟、史晨辰、黄衔鸣、姜超分别做主题汇报并展开学术交流。李强、安树伟分别作为点评人进行精彩点评。
“数智时代北京韧性城市建设(二)”论坛由潘娜主持。刘业进、张杨、苗婷婷、李楚翘、胡甜围绕相关主题做报告并进行学术交流。张鹏岩、刘业进分别担任点评人发表精彩评论。
“城市管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建设”论坛由王德起主持。首先播放了城市管理专业建设历程回顾及毕业校友祝福视频,专业的老教师、现任教师与包括城市(经济)管理专业1985级本科生在内的历届本科毕业生校友们一起回顾和交流了城市管理专业建设的灿烂历史、温馨时刻与辉煌成就。刘广珠,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杨菁,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系主任牛星,谭善勇、黄衔鸣等老师分别就城市管理及公共管理类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议题进行了探讨。对外联络合作处处长徐彦红、校团委副书记杨澜、1985级、1989级城市经济管理班班主任封岩、韩静、邢亚萍、赵秀池、王霖琳等也都分别发表了感言。我校城市管理专业历届毕业生代表以及在职教师也分别发言。
研讨会闭幕式由刘智勇主持。在闭幕式上,各分论坛主持人就相关论坛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大会汇报与交流,刘智勇致闭幕词。刘智勇对研讨会的召开情况进行了总结,对城市管理专业的建设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新的建设要求和希望,最后也邀请了毕业的校友们,希望他们常回校看看。
我校城市管理专业创建迄今已有40年历史,是伴随新中国城市建设同步发展的一个专业。在过往的四十年中,城市管理专业的师生不断努力、积极进取,2020年成功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的数智经济时代,城市管理专业持续改革创新,积极满足国家建设需要,围绕首都北京“四个中心”建设,面向超大特大城市经济发展与精细化管理,为导引城市经济管理的憧憬者赋予扎实的技能,编织点亮城市斑斓色彩、智慧火花的知识与技能体系。2023年城市管理专业成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首批数智化转型试点专业,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更上一个新台阶。
此次会议为推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乃至我国的城市管理专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及引导北京市及至我国城市经济韧性、城市环境韧性、城市设施韧性及其数智治理等各方面的建设搭建了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也为我校城市管理专业数智化转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撑,而且为城市经济与管理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与经验建议。
附1:支持高校(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清华大学安全科学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东北大学文法学院、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重庆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城市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吉林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建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北部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南工商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福建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兰州城市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湖南城市学院管理学院、宁波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广西警察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城建学院管理学院、北京城市学院城市建设学部、重庆财经学院。
附2:发贺信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东北大学文法学院、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电子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重庆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福建师范大学文化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建筑大学城市经济与管理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沈阳建筑大学管理学院、吉林建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建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文法学院、北部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南工商大学公共管理与人文地理学院、福建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兰州城市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湖南城市学院管理学院、宁波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广西警察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河南城建学院管理学院、北京城市学院城市建设学部、重庆财经学院。
部分高校发来的致贺信以及1983年-1985年专业创建时期的部分文件
附3:支持的研究机构与企业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市情研究所、北京城市管理研究院、北京市应急管理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荣邦瑞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附4:学术支持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城市管理研究》《城市管理与科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