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 83952869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校园动态» 院系

劳动经济学院召开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暨管理学类专业劳动法课程建设研讨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重要讲话精神,推进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科学体系。7月17日上午,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暨管理学类专业劳动法课程建设研讨会以腾讯会议的形式在云端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劳动法学分会、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主办,劳动经济学院承办,会议受到中国教育报的宣传。

会议伊始,劳动经济学院副院长范围教授介绍了此次研讨会的背景与目的:一是在学院劳动关系、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行列的背景下,开展管理类专业劳动法课程建设,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二是学院作为全国最早的劳动科学教学和科研单位,致力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科学体系;三是在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过程中,探讨如何将劳动关系专业建设和劳动法课程建设相融合,是有利于提高建设实效,强化育人成果的。

此次会议共包括开幕致辞、三场主题交流、会议闭幕五个环节。

开幕式上,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法和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林嘉教授对劳动经济学院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表示祝贺。她强调,本科教育要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并从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质量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育信息化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此外,她从劳动法视角对管理类劳动法课程建设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区分管理类专业劳动法课程和法学类专业劳动法课程的异同;二是课程建设中要把握劳动法自身的变化;三是劳动法课程应当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中国社会法学研究会劳动法学分会会长、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法与工会法研究中心主任姜颖教授结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的课程建设经验和个人教学经验分享了心得体会。她表示,要重视本科专业建设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尤其注重课程思政建设;她提出讲好管理学类劳动法课程的三点意见:一是劳动法课程是一门交叉学科,要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二是要将劳动法的理论与实践热点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三是创新教学模式,将课堂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衔接,强化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会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冯喜良教授主要从劳动关系角度对如何进行专业建设提出了见解。他强调,一是劳动法律制度始终是劳动关系专业最基本的管理标准,也是保障劳动过程正常进行的最有效的手段;二是强调劳动法律制度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是学院劳动关系专业学生培养的重要抓手;三是随着劳动分工的精细化,劳动科学领域的专业建设也需要精细化建设。

会议依次开展三场主题交流。

第一场交流以“管理类专业劳动法课程讲授的经验交流”为主题,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程延圆教授担任主持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劳动关系系宋玥老师从课程发展和课程特色方面介绍了学院《劳动法律制度》课程开设情况,尤其强调了“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罗燕教授进行了课程设计的经验分享,一是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三方面与不同层面的专业培养目标相契合;二是结合华南地区劳动关系的特点,分享了华师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劳动法课程方面的实践教学经验。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熊晖副教授结合实践教学经验以及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不同学院不同专业开设劳动法课程在教学当中的共性与差异。北京物资学院商学院左春玲副教授进行了《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课程建设的分享,她不仅详细介绍了课程中的课程模式建设和教学模式建设情况,而且分享了她从逻辑学视角进行劳动法学授课的教学心得。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学院刘晓倩副教授分享了特色课程建设,她主要以人力资源法务技能课和跨专业综合实验课这两门特色课程为例,介绍了该课程建设和课程创新情况。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谭金可副教授进行了课程分享,从课程背景、课程设置、课程特点三个方面介绍了该校在《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建设方面的成果,并提出了四点课程建设困惑。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劳动关系分会副秘书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熊卫教授讲述了特色教学方法,在从课程设置和教学理念分享其教学经验之外,还着重介绍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第二场主题交流围绕“管理类专业劳动法课程人才培养的应用导向”展开,该环节由山东管理学院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法课程负责人张桂梅教授主持。深圳市龙岗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戢太雷院长分享经验,以“劳动仲裁之困”,引出对于专业仲裁人才培养的要求,即通过德育、专业、实践和开放四个环节,实现仲裁队伍专才、干才、通才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丰台区人民法院彭宇法官结合实务工作分享了两点体会,一是在管理学类背景下开展劳动法学课程建设,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有重要的意义,懂管理的复合型法学人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劳动争议的发生以及开展争议发生后矛盾纠纷的有效妥善处理;二是在人才培养中,一方面要加强学生正确理解国家宏观政策对于产业调整而带来的新型劳动关系,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实现硬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白话劳动法创始人、清华大学法学博士、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白永亮从职业选择视角分享了四点对于劳动法课程建设的看法:一是“管理学+劳动法”,即研究管理中的人力成本问题,应是管理学类劳动法课程设置的基本逻辑;二是应从多个视角,如身份、行业、企业、文化等进行劳动法课程教学;三是应从服务的视角进行劳动法课程建设;四是提出了“劳动法”到“劳动法+”的教学建议,即通过细分视角的管理知识与劳动法融合进行职业选择。中智(北京)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法律事务部部长张家玮通过两个案例从企业视角分享了社会对于劳动法专业人才需求的能力:一是具备劳动法和人力资源管理双学科统筹思考的能力;二是具备一定的法律分析能力和沟通能力;三是具备在实务中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考能力及思考问题的方法。成方金融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员工关系主管杨梦宇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视角在知识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参与两个方面分享体会。

第三场主题交流则围绕“管理类专业劳动法课程的建设与成果申报”展开,该场研讨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法学院副教授陶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法律分社郭虹社长分享了教材建设及成果申报的四点经验。她强调,一是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法治思想,将课程思政建设有机融入教材建设当中;二是高度重视教材建设,把握教材编写质量,扎实做好教材建设工作;三是管理学类专业劳动法教材的编写,要将专业特色、学生接受度和未来就业的社会导向性相结合,从而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实用性;四是随着数字技术和未来教学模式的发展,开发与教材配套的数字资源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要求。智慧树公司的课程建设负责人赵琳女士首先回顾了在线课程的发展历史,即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及成果申报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她尤其指出,线上课程建设,对于响应国家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资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法学院副院长张冬梅副教授详细分享关于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方向教育部虚拟教研室的申报与建设经验。

最后,劳动经济学院劳动关系党支部书记兼系主任詹婧副教授对专家经验分享惊醒梳理并做会议总结。

劳动经济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坚持以本为本,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不断推动师资队伍建设和专业建设。本次研讨会上,来自国内多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劳动关系和人力资源管理实务专家从管理类专业劳动法课程讲授、人才培养、成果申报等三个方面开展了深入的交流与研讨,对推动学院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以及劳动法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贡献宝贵经验。

浏览次数:

关 闭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

新闻热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