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学子结合社会热点问题组织暑期社会实践
2017年暑期,法学院学生们结合社会实事及热点问题,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团,到各地、各单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地调研活动。
新《食品安全法》实施中的疑难问题实证分析
7月,为响应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和首都“青年服务国家”社会实践的号召,法学院和文化与传播学院组成了一支跨专业、跨年级的团队,关注“食品安全”这一热点问题,围绕《食品安全法》的实施现状和相关问题开展了多项调研活动。
新《食品安全法》实施中的疑难问题实证分析
新《食品安全法》实施中的疑难问题实证分析
在近两个月的时间内,实践小队重点关注新《食品安全法》实施后的贯彻落实情况,在一次次调研实践中获得了关于《食品安全法》实施问题的第一手资料,成果显著。通过此次调研资料的整理研究,以期对北京市食品安全监管和《食品安全法》的适用发挥一定的作用。
村规民约提升乡镇旅游竞争力路径研究
6月26日至27日,在法学院指导老师陈寒非和王漪鸥的带领下,实践团队成员陈若尘、沈晴雯、徐晓云和王林雨一行共六人来到北京市怀柔区就村规民约在新型旅游乡镇中的治理作用的相关问题进行走访调研。
6月26日上午,实践团队成员们首先来到怀柔区环保局走访调研。怀柔区环保局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对实践团队的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将其环保方面的成果和问题对实践团队成员进行了介绍,同时对于实践团队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随后在环保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实践团队一行人参观了怀柔区的污水处理厂,明确政府对环保的作用、监管和村民自治之间的界限和联系。随后在26日的下午团队成员们来到怀柔区渤海镇为第二天的调研工作进行准备。
法学院学生赴怀柔区环保局调研乡村环保情况
学生参观污水处理设备
6月27日,实践团队来到了渤海镇下辖的北沟村走访调研。北沟村村支书王全等村镇领导和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实践团队一行人。在随后的交流中,王书记详细的介绍了北沟村获得的相关荣誉和成绩,其中包括获得的一些全国性奖项以及今年来村民收入的变化情况。紧接着王书记又讲述了北沟村村规民约的制定、实施以及完善的情况,同时对实践团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疑释惑。在随后的时间里,实践团队深入北沟村各处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向村民了解村规民约的实施情况及相关看法。
学生与北沟村书记交流村规民约制定经验
在调研结束之后,实践团队的成员们致力于研究新型旅游村的相关经验,进而提出如何通过发挥乡镇治理中的村规民约的作用来发展乡镇经济的对策,为实现环境的美化与乡镇经济的协调发展建言献策。
“一带一路”语境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仲裁制度创新性调研
8月,在法学院指导老师谢海霞的带领下,法学院4名同学组成的“一带一路”团队,为了解自贸区的建设、仲裁制度的发展,对上海自贸区,外高桥保税区展开了实地调研工作。
自贸区的相关负责人员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上海自贸区于2013年开始运行,成为了中国经济新的试验田,实行了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制度、贸易服务、外商投资和税收政策等多项改革措施,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自贸区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商事纠纷不仅包括传统的贸易物流等纠纷,而且包括新型领域的争议,如融资租赁、期货等金融衍生品、文化服务、专业服务等方面的争议。
在这次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上海自贸区要率先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做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总结,发挥示范引领、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在培育上海自贸区国际化法制化的过程中,能否建立起一个健全的争端解决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只有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政策、司法实践与国际立法文件,才能发现我国首部自贸区仲裁依据的创新之处与可完善之处。
京津冀新区的城市建设法律问题研究
为了迎合我党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的目标,在法学院指导老师沈敏荣的带领下,法学院2名同学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小组,着重对北京通州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河北雄安新区这三个新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社会调查。
京津冀新区的城市建设法律问题研究
为确保调研的顺利进行,小组的成员在最初策划暑期实践时就进行了查阅资料,但对于京津冀之间信息的共享,尤其是对司法信息的共享以及三个城市之间因司法协助产生的各种矛盾的研究仍然很少,因此小组成员决定从这一方面入手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查阅,做好准备工作。
8月下旬,小组成员先后到天津、河北、北京等地进行调研。小组成员在调研中发现,天津市规划局的建筑风格是古老的欧式建筑风格,与很多城市的规划局完全不一样。并不是当初想的可以将三个地方进行类比,每座城市都有它自身的文化,所以它们的城市建设也是不一样。如果单纯的把他们归一是不合理的。
通过这次调研,小组成员了解到每个城市的建设都跟自身的发展和历史相关,应该因地制宜,对各个城市区别对待来解决它们的城建问题。
中国企业在外投资政策适应性研究—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在印度尼西亚的建设工程项目为例
在印尼,有中国正在建设的印尼最大的发电项目:爪哇7号项目,是印尼国家电力中色股份面向全球公开招标的独立发电商项目,总装机容量为2×105万千瓦。该项目由中标人以“建设-拥有-经营-转让”方式进行投资建设。承建的公司正是我国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中色股份(山东院)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中色股份(浙江火电)组成的合作组。
法学院2名同学组成暑期社会实践小组在指导老师徐丽雯的带领下,对当地的中国职工进行了采访,并了解到浙江火电集团为印度尼西亚的电力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赢得了当地人的尊敬,在印度尼西亚非常好的融入了当地的生活,参加当地的长跑等活动,因此即使是在异国他乡,中国企业的职工仍然可以充满自豪感进行生活。相应的,暑期社会实践小组也采访了新疆省电视台的记者,调取了她们在“一带一路”上的国家采访的一些资料,这些资料和当地人的一些反映体现了祖国的强大,还有习总书记所说,要把“一带一路”用像“钉钉子”一样的精神踏踏实实落实好是怎样在实践中实现的。通过暑期的社会实践,小组组员有了很大的收获,对中国的大国形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开学后,暑期社会实践小组全部回京,开展展示活动,以宣传暑期社会实践的成果和分享经验,争取带动更多同学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脚踏实地做好学术研究。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