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线上举行“语言助力冬奥”总结与分享交流会
3月24日,外国语学院在腾讯会议举办了线上语言服务冬奥分享会。外国语学院院长刘重霄出席会议,学院全体教师及部分学生与会。会议由院长助理栾婷主持。
分享会上刘重霄对在此次语言服务项目中辛勤付出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感谢。他表示,此次活动是专业思政建设和思政育人的一次难得机会,每一位参与者都表现优秀。此次冬奥语言服务涉及了20余名老师和70余名学生,项目耗时长,难度大,涉及几十万字的翻译与审校,但老师和同学们均出色完成了翻译工作。此次分享会是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真正融合,也是为党育人的重要一环,活动组成了真正的师生共同体。他希望未来要将此次项目转化为教学与科研成果。鼓励师生砥砺前行,不忘初心,一起向未来。
活动上,白云红老师首先从任务的严肃性与新闻时效性角度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心得。此次项目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日常口语以及地方方言,翻译难度相当大,但同时也接触到了新的知识领域。她要把这些新的东西带到课堂与同学们分享,并以此为切入做一些研究。
王宏玉老师强调了翻译理论的重要性,并用案例向大家展示是如何使用翻译技巧提高翻译质量。例如在使用“Yes”等常用词汇时要注意“细节”,寻找更加贴切的表达,也同样强调了专业名词和术语的翻译要规范性和严谨性。
张宏峰老师从六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从自身做好准备到带动学生热情;从按时上交稿件到在时间范围内的精益求精,他强调:在翻译中对文学表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自己的文学专业研究应用到了实践,又反哺了自己的文学研究。
高建平老师表示非常支持学院参与此类实践活动。尽管任务压力大,但可以让学生学到很多知识。通过此次实践也意识到学生们的语言功底不牢,自己在未来的教学中还需要对学生严格要求。
葛卫红老师对能够参与此次活动表示非常荣幸。葛卫红老师用第一次的翻译任务做案例,指出了学生的翻译问题主要集中在用词准确度上;要用语精炼,抓住神韵,符合原文的叙事风格,并及时做好反思与总结。
李双燕老师对此次冬奥翻译的实践从项目实施的角度进行了总结、提炼与反思,为未来我院继续建立、参与翻译项目打下了基础。
赵海永老师提出项目中的协同合作非常重要,师生配合可以有效提高翻译质量;在此次活动中也感到了自己的水平受限,作为教师还需要不断努力。
刘晓曦老师表示在此次翻译项目中让自己学到了很多冬奥知识,并提醒自己平时要多接触不同领域的语料库、术语库。
姚玲玲老师认为,随着我国国际化的深入,翻译任务会越来越重,翻译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的翻译专业未来一定会大有可为。另外,在翻译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失望情绪,应该向学生明确这样的感觉是在翻译中很正常的,要正确对待。
李腾龙老师说道通过这次实践活动,能够帮助学生们认识到翻译的魅力所在。翻译不仅仅是词汇量的输出,还需要个人长久的文化积累与实践。
韩天艺老师认为此次参与到冬奥中非常难得,可以学以致用,也为推动双奥之城建设、推广冰雪运动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希望在未来我院的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国际项目中。
学生代表狄沐祺表达能够参与到此次活动中非常荣幸,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也从老师们身上学到了认真与精益求精的翻译态度。
外国语学院始终坚持“立足北京,服务首都”的方针,努力发挥自身语言优势,在建国70周年、建党100周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全球抗疫等大事件中,不断加强理论实践,积累社会经验,深挖思政元素,脚踏实地的谱写一个属于外语人的经贸凯歌。
学院引领,寻找机遇。以“立足北京,服务首都”目标,外国语学院通过校友资源多方协助,广泛联系各企事业单位,了解社会语言服务需求,寻找合作机会,构建语言服务团队,搭建语言服务平台,为师生开拓实践道路,学以致用,用中求学。
项目管理,创新教研。学院坚持翻译项目化管理进行各种翻译实践,积累宝贵的翻译和管理经验,虽然学生团队在不断变化,但团队的管理经验越来越丰富,团队管理也能迅速度过形成、震荡等前期阶段。以市场需求为目标,项目任务为导向,普适的专业技能与定向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正在改变着人才培养模式。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