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导学共同体丨财政税务学院李红霞教授导学团队:栉风沐雨,研精覃思
编者按: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自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实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琢玉工程”,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特推出“优秀导学共同体”专栏,发挥优秀导学团队的示范带动作用,营造导学和谐氛围,为奋力谱写教育强国、教育强市建设崭新篇章贡献首经贸力量。
今天让我们一同领略财政税务学院李红霞教授导学团队的风采。
导师简介
李红霞,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与政策、政府预算理论与实务。中国财政学会理事,全国税务专业学位教指委委员,全国政府预算研究会理事,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理事,北京财政学会副会长。获评第八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市“高创计划”教学名师,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奖,北京市教师基本功比赛二等奖,财政学国家级一流课程主持人,财政学国家级一流专业负责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北京市财政学优质教材主编,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校级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
李红霞教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默默奉献、辛勤耕耘,春风化雨、循循善诱助学生成长成才。截至2024年,她累计培养78位研究生,其中硕士研究生72名,博士研究生6名。在她的悉心教导下,每一位毕业生不仅学有所成,更是满怀报国之志,如今已有62人踏入社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证券公司等单位,为国家的繁荣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数十年如一日,李红霞教授在砥砺奋进中践行初心使命,热爱教育事业,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她用“是领路人,更是铺路石”来形容与学生的关系,爱学生就要严慈相济,爱而不纵;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人格,润物无声。她与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她以学术造诣和人格风范引领研究生们成长成才,甘为学生成长的“铺路石”。她关注着学生的学业、生活、职业规划等方方面面,她要求学生做人要简单、真诚,做学问要求实、认真;不能只满足于学术的成功,更要在走向社会后成为可堪大任的国家栋梁之材。她注重提升学生科研能力,鼓励学生广泛阅读专业书籍,经常与学生讨论改革热点问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学术态度。
李红霞教授培养的毕业生既有到国内外高校继续深造,也有成为学术骨干、行业精英等。其中,2008级经济学博士(后)谢林,担任建信基金宏观研究员、中国建设银行总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近30篇,2017年获得“邓子基财税学术奖”;2012级经济学博士刘天琦,现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目前已累计起草研究报告二十余万字,部分文稿获得省部级及以上领导批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并非朝夕之功,李红霞教授至今任教已逾38年,如今的她正指导着4名博士研究生和8名硕士研究生在校生,他们在李红霞教授的关爱与引导下茁壮成长,朝着未来的梦想砥砺前行。
硕果累累,博学善导
投身科研,勇攀学术高峰。李红霞教授用严谨勤勉的治学品格、锐意进取的工作态度、悉心恳切的谆谆教诲深深影响着导学团队的学子们。
导学团队科研氛围浓厚,李红霞教授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和北京市教委社科重点项目等20余项科研项目,团队成员2012级经济学博士刘天琦、2019级经济学博士张阳、2022级经济学博士马艳等陆续在《财政研究》《税务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立项3项。李红霞教授导学团队聚焦社会前沿热点问题,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为财政学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做出贡献。
李红霞教授致力营造互助互促学习环境,导学团队学习氛围蔚然成风。她及其导学团队出版《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等2本专著,累计发表论文40余篇,在财税领域发表独到见解,不断深耕。
润心育德,服务首都
栉风沐雨秉初心,服务首都践使命。自2008年以来,在李红霞教授的带领下,团队承担了服务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课题,共同完成了《紧平衡态势下地方财政管理提质增效路径研究报告—以东城区为例》《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实施指标中期评估项目》《北京市民政补贴政策及资金统发监管机制研究》《北京市福利彩票公益金管理问题研究》《北京市民政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研究》《北京市政府购买服务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等10余项重点课题研究。
望远山而行,踏实走好实践的每一步。李红霞教授导学团队密切关注中央和北京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跟踪研究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问题,让高校科研活动与改革实践紧密结合,“立足京华大地,做足北京文章”,产出更多优秀成果。2023年10月,团队提交的研究成果《北京市中期预算引入预算绩效改革问题研究》和2024年提交的《有关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对口部门2024年部门预算草案初审工作的建议》均被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采纳,为服务新时代首都发展做出贡献。
赓续初心,砥砺前行
教师行为世范、以德为先。李红霞教授通过言传身教,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她用实际行动筑牢学生思想政治根基,做信仰的耕耘者。她带领同学们认真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课余时间,她带领团队成员参观校史馆,为学生们讲解校史,教导学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会尊重与传承。
李红霞教授曾带领团队学生前往李大钊纪念室进行革命历史教育,激励学生们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过程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除了学术上的谆谆教导,李红霞教授也时常鼓励同学们珍惜时光,积极参与校园活动,让青春在汗水中闪光,让梦想在活动中绽放。艺术修养、体育锻炼、社会实践,皆被视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她还会定期举办师门聚会,在增进师门感情的同时,也会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们的学习和心理状况,并给予细心的教导和帮助,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和谐融洽的导学关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也是导师良好科研的保证。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随着导学团队的不断壮大,李红霞教授的每一位学生都把团队当成家,把学校当成家。
李红霞教授鼓励同学们在学习和研究工作中,以德为先,以学为基,以研为翼,要遵从内心的价值取向,做真正有意义的事情,始终保持人生的方向感;要敢于选择有挑战性的事业,做不畏艰辛的创新者,永葆进取的精神,在包容和尊重中不断获取人生的力量。
学子感言,承前启新
“李老师为我照亮前行的路,也温暖我未来的岁月”
张亚璟,2024届博士毕业生。现就职于山西财经大学,讲师。
在论文的字里行间,李老师总能以敏锐的学术眼光雕琢每一个细节,为我点亮思维的明灯;在生活的细微处,她以温暖的关怀驱散迷茫,让我在异乡也能感受到如家般的温情。她的严谨学术与深厚的人文情怀如春风化雨,不仅塑造了我的科研能力,更让我明白,学术之道不仅在于求索真理,更在于传递温度。师恩如灯,照亮我前行的路,也温暖我未来的岁月。
“李老师是我的授业恩师,也是我学术研究的引路人”
谢林,2011届财政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后),建信基金总量与战略研究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2017年获得“邓子基财税学术奖”。
李老师是我的授业恩师,也是我学术研究的引路人。至今仍然能记得2008那年,李老师带我们进入学术研究的领域,开拓眼界,让我领会到了财政学的广阔和深邃。在过去的十六年中,李老师不仅在我学生时代给予我学术研究上的指导和启发,更在毕业后给了我很多人生建议,让我受益无穷,李老师让我感受到了师门的温暖和陪伴。
“李老师为我指引学术探索和生活发展方向”
刘天琦,2018届博士毕业生,就职于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李老师是一位认真严谨、求真务实的学者,她如一盏明灯,不但为我们指引学术探索,还为我们的生活发展指明方向。在学术上,她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素养,为我们打开了科研道路的大门;在生活中,李老师像母亲一般关心关爱着我们,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在李老师无微不至的帮助下,我逐渐成为一名独立的研究学者。感谢我人生中能遇到这么一位和蔼可亲,温柔如母的良师,李老师,谢谢您。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