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首经贸留学生的故事 | “教”与“育”的跨国乐章
自1986年至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留学生教育蓬勃发展,已累计培育了两万余名来自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学生,有力促进了多元文化交融互通,构建起了开放包容、充满活力的国际学生培养格局,有力推动了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的提升。特别是自学校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大力推进开放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国内外合作交流质量提升“丝路工程”,构建高水平开放办学新格局。即日起,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联合国际学院推出“我与首经贸留学生的故事”专题报道,生动展现首经贸教师与留学生之间的动人故事,擦亮“留学中国”北京品牌,期待为读者呈现一幅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留学生培养画卷。
今天就让我们透过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凯教授的回忆文字,感受他在参与留学生教育中的所思所想所得。
“教”与“育”的跨国乐章
时光回溯到2016年7月,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和憧憬,我踏入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校门,在这里开启了一段与学生们、特别是留学生们紧密交织、充满别样色彩的教育旅程。我为不同阶段的留学生开展多门课程的授课工作,为本科留学生讲授“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为硕士留学生讲授“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为博士留学生讲授“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同时也为硕博留学生讲授“经典文献阅读”(Management Classics)。同时,作为硕士留学生和博士留学生的导师,我至今已经指导过近30名留学生。此外,我还承担着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留学生项目主管的工作。
“干中学”,不断摸索坚定前行
2016到2017学年第二学期,我接到了为硕博留学生讲授“公司金融”和“财务管理”课程的任务。虽然我曾在博士就读期间,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前往美国莱斯大学联合培养一年,进一步夯实了英语口语能力,但站在讲台上将专业知识准确且流畅地传递给这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留学生们,对我来说却是不小的挑战。
王凯第一次为留学生讲授“公司金融”结课留念
我至今仍清晰记得第一堂课,当我怀着紧张的心情走进教室,看到一张张充满期待的年轻面孔时,心跳都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不过,幸运的是,经过我的认真准备,与学生们交流起来还算顺畅,这让我渐渐放松了些。留学生们的课堂氛围远比我想象中活跃得多,他们思维敏捷,常常会在我讲解的过程中举手,提出多元化的问题。尤其是在“财务管理”这门课上,因其涉及不少数学知识与复杂计算,而同学们的基础又参差不齐,使得课堂节奏的把控变得异常困难,对授课进度和教学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第一学期结束后,我开始认真反思,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于是在第二轮授课时,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有针对性地选取“投资管理”“筹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等核心知识点进行重点讲解,并补充如“并购重组”等既重要又贴合实际应用的章节内容。如此一来,我对课程讲授更加得心应手,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了明显提升。
王凯为博士留学生讲授“财务管理”结课留念
“学中思”,搭建国际交流桥梁
随着教学工作的逐步推进,我越发察觉到“教师教-学生学”的授课方式虽然能够传授专业知识,但在课堂活跃度、讲授深度、学生理解程度等方面稍显欠缺。为了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且富有内涵,我开始尝试“翻转课堂”,邀请来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分享他们所在国家企业的财务管理、公司金融案例。例如,来自塞拉利昂的学生孟森分享了他在自己国家工作期间,会计准则转变的过程与体验,同学们围绕此案例和我一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诸如此类的分享还有很多,同学们通过这一环节,不仅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案例紧密结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增进了对不同国家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了解,也实现了教学相长。
博士留学生在“财务管理”课上分享案例
在教育部和北京市出台相关文件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之后,我也在积极思考,如何将富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学案例融入专业教学中。经过探索,我开始在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穿插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特色制度等内容,帮助留学生认识中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与市场环境特点,让留学生们更好地“读懂中国”。
硕士留学生分享中国企业案例
除此之外,我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方式,采用视频录制与线上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我都深切地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态度。
在留学生的指导过程中,我不仅关注他们的学术成长,更关心他们的人生发展。在指导硕博留学生论文的过程中,我始终秉持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从开题报告的撰写,到初稿的构思与完成,再到最后的答辩准备,我都会与留学生们通过邮件、微信、电话、面对面等方式保持密切沟通。在他们提交的每一份稿件上,做好详细的批注并提出改进建议,尤其是在数据收集处理、研究方法运用等关键环节,我会经常叮嘱、指导,确保留学生们能够顺利完成高质量的学位论文。
王凯与留学生毕业生合影留念
学术指导之外,我还与留学生们保持密切的交流,经常在红庙校区下课后和同学们一起吃午饭,和他们畅聊学习生活中的点滴,倾听他们的烦恼与困惑,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记得有次交流中,有同学希望我为她推荐一本书,我推荐了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希望她能够从这本书中,去学习了解如何有效地将自己的想法传递给他人,这种“本领”对每个人都至关重要。多年后,这位同学特意联系我,谈起了这件小事对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影响,让她收获颇多,这也让我感到十分欣慰。
“思中变”,为留学生项目注入活力
除留学生的教学与指导工作外,我还承担着留学生项目管理工作,并和团队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提升项目的质量,为留学生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和发展机会。
留学生招生工作是项目高质量完成的首要环节,近几年我们不断创新招生形式,通过线上招生宣讲会等多种渠道打破沟通壁垒,广泛吸引海外优秀学生。今年4月,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参与申报《“一带一路”国家企业管理硕博研究生培养项目》,并有幸代表学校参加答辩,最终成功获批2024-2025学年“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实现了该项目获批零的突破,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和优秀技能人才贡献首经贸人的力量。
我们团队还着力搭建高水平的合作交流平台,促进中外学生共同成长。至今,工商管理学院国际学术文化节已经成功举办七届,为中国学生、国际学生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搭建了一个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中外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彼此的文化理解。此外,在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我们秉持着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根据留学生们反馈的实际需求和学习重点难点,不断进行优化调整。对于学位论文环节,我们严格按照上级单位要求,将流程制度化,确保各环节质量。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始终与国际学院保持紧密的沟通协作,为留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保驾护航。
工商管理学院首届国际学术文化节合影
学校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实施国内外合作交流质量提升“丝路工程”,学校的国际化进程正加速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日益频繁,留学生规模也有望持续扩大。作为一名参与留学生教育管理的专任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我会继续深耕教学,打造更多高质量的精品课程,让留学生们能够获得更丰富、更专业的知识;作为导师,我会进一步发挥好学术指导和人生引领的双重作用,助力留学生们在学术道路上不断进取,在人生旅途中找准方向;作为项目管理者,我更要时刻关注留学生们的需求变化,以学生为中心,持续完善项目运营模式,提升项目质量,为他们营造一个更加优质、多元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我满怀期待,憧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与更多的留学生们携手共进,一同续写饱含爱与希望的教育故事,为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简介
王凯,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副院长。中英文讲授《公司金融》《公司重组》《管理经济学》等课程。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在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下于美国莱斯大学琼斯商学院进行联合培养;2018年5月至6月,前往意大利罗马第二大学访问讲学;曾出访美国、芬兰等国家知名高校洽谈合作交流。入选财政部高层次财会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学术类)、首期北京高校青年教师“雨燕”计划,获评北京市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支持计划优秀青年人才、全国财务管理领军人才(应用型学术类)、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