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首经贸 | 老挝女孩常思:从湄公河畔到北京CBD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的不断深化,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们成为首经贸国际化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不仅为校园注入多元文化活力,更在学术交流、文化交融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学校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大力推进国内外合作交流质量提升“丝路工程”。即日起,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联合国际学院推出“留学首经贸”专题报道,讲述他们与首经贸的动人故事,进一步推动学校国际化办学迈向新高度。
常思
是首经贸的一名硕士留学生
目前就读国际贸易专业
这个被中国高铁速度
和故宫红墙吸引的老挝女孩
从老挝首都万象带着妈妈手绣的筒帕
来到了机遇无限的北京
当胸前佩戴的老挝国旗徽章
与行李箱上的中国熊猫贴纸悄然触碰
常思奏响了她的跨文化青春交响
“在北京,
人们日常生活的节奏真的很快,
行人走路快,地铁开得快......”
这个习惯了老挝慢节奏生活的女孩
初到北京
就感受到了“北京速度”
现在,她也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
将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
也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常思应接不暇
在学校舞台上上演的各类晚会
让她欣赏了同学们的风采
常思参加2024迎新晚会
在这里,她还认识了
中国姑娘赵义洁
来自索马里的同学阿力
还有来自东帝汶的同学罗希……
他们的交流往往是从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开始
“老挝的合十礼和中国的握手除了表达问候之外,
还有什么不同吗?”
他们的友谊伴随着这些讨论开始生根发芽
当然
还有美食的分享
2024年中秋节
她的另一位朋友北京姑娘闫慧慧
邀请常思去家里过中秋节
当她把糯米团放进月饼模具时
阿姨笑着说,
“这是要做‘老挝馅’月饼呀”
笑声中,常思用混杂着中英老三种语言的表达
给闫慧慧讲述了老挝家喻户晓的月亮的故事
此刻
她才发现
原来老挝的“月仙节”与中国的中秋节一样
有着相似的美好祝愿
在首经贸的课堂上
常思经历了
从“语言障碍”到“思维碰撞”的蜕变
刚开始,她常常会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节奏
班级同学会时常帮助她
经过不断努力
常思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现在,她已经可以站在讲台前
用流利的中文
汇报《中老铁路对跨境贸易的影响》
教室里响起的热烈的掌声
不光是对常思的肯定
更是中老友谊在青年一代的延续
远离家乡到北京求学
许多事情她处理起来有些吃力
在国际学院老师们
不断地叮嘱与帮助下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
常思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更加轻松自如
“别急,材料我都帮你审过了,没问题。”
中文辅导、职业发展支持
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这些温暖的点滴贯穿在她的留学生活当中
如今
北京已经成为常思的第二故乡
这段两千七百多公里的旅程
不仅让她有志成为中老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使者”
更让她懂得
真正的国际化
是让不同文明在碰撞中绽放新的光芒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
因交流而互鉴
因互鉴而发展”
未来,相信会有更多像常思这样的国际青年
愿意携起手来
推动世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