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课程思政大家谈|褚福磊:思政润泽心田,管理点亮未来

课程思政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不断巩固和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战略举措,是一项长期性和根本性任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主力军,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关键在于掌握“挖掘、融入、教育者先受教育”的方法论,练好开展课程思政的基本功。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是在课程当中有机地融入思政元素,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段时间以来,我校教师围绕“三全育人”“课程思政”积极开展生动实践,首经贸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特别推出“课程思政大家谈”专辑,分享各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经验与做法,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引领教师找准切入点,提升专业水平和执教能力,做“活”的思政。

 

思政润泽心田,管理点亮未来

褚福磊,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教师党支部书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大家好!我是工商管理学院的褚福磊,我承担的本科生课程是《管理学》,以下是我在课程建设和思政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

《管理学》课程是大学本科管理类、经济类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该课程荣获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金课建设课程,教学团队荣获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团队,《管理学》教材为北京市精品教材。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通过学习该课程: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基本职能,并将其运用到企业管理实践中,培养学生在管理方面的应用、创新等专业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挖掘管理学专业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教学团队从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出发,从如下四个方面深入挖掘了《管理学》的思想政治资源:一是“服务新时代社会主义商才培养需求”。新时代社会主义商才既要掌握科学的管理理论,又要熟悉根植中国制度背景的管理实践;既要积极学习全球优秀管理经验,又要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因此,在各个章节中通过管理理论和案例分析,引发学生主动关注国内外企业管理实践和国家经济政策,帮助学生建立全球竞争视野和双循环发展大局观念。二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且也是规范、支撑现代企业管理实践的文化基础和价值基础。特别是在商业管理中强调伦理道德,通过各种案例阐明管理的伦理道德属性,引领学生认识到伦理道德是现代企业的核心价值构件,帮助学生树立道德责任感。三是“讲好中国管理实践故事”。基于课程团队收集的一手访谈和二手案例资料,将决策、组织、领导等关键章节的核心知识点与中国情境下的管理实践深度结合,如在讲述“领导”章节,结合我国党政领导干部选任的标准与条件,讨论领导的特质理论、行为理论和权变理论。四是“引领负责任可持续发展理念”。区别于传统以盈利和获胜为主要标准的企业生存法则,“碳达峰”“碳中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的中国企业管理实践需要更多地考虑社会责任、商业伦理和合作共赢。比如将抗疫、河南暴雨背景下中国一些企业的典型做法进行案例讨论,引领学生在未来的职业与管理中树立负责任可持续发展理念。

同时,为配合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课程团队还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引入小组展示、案例讨论、专家讲座、情景模拟、视频教学等多元化方法。尤其是增加中国本土案例分析、企业情景模拟和课堂主题讨论的比重,引导“00后”学生在自我分析和具体管理实践分析过程中,理解做人做事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