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筱萌:8ml血样给血液病患者生的希望
“在我国,有近百万的血液病患者,50%以上是儿童。他们中的大多数本可以通过移植造血干细胞的治疗方法获得新生,却在一次又一次的等待中渐渐丧失希望。而你、我、我们只要留下8毫升的血样,勇敢地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队伍中来,就能给他们活下去的希望,将他们拉回生的世界中来!”
文化与传播学院广告学专业2014届毕业生郝筱萌,是我校第一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4月中旬,郝筱萌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从得知自己配型成功,到完成捐献,在这整个过程中,她有着自己的感悟。
从配型成功到住院之前
郝筱萌是在学校的无偿献血活动中留下的血液样本。在非血缘关系的情况下,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概率只有几千分之一甚至上万分之一。很多志愿者等了10年、20年都没有配型成功,而郝筱萌从初配型到现在,也不过2、3年的时间。“后来骨髓库的工作人员打电话来,我才相信这是真的。”
“父母觉得这件事情是对的,在此基础上又对相关知识进行了详细的了解,排除了顾虑,便同意了。”郝筱萌的母亲是学医的,她在得知女儿配型成功之后咨询了很多医生朋友,特别是血液科的大夫。在得知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对于身体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伤害之后,父母也就放心了。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一定程度上是治疗血液疾病最彻底、也是移植之后成功率最高的办法。郝筱萌向记者生动地讲解道,“这就像把你身体里的一个健康种子放在患者身体里。患者本身坏掉的种子被全部清除,其身体仿佛一片空空的土壤。而你的身体越健康,患者所接受到的这个种子也就越健康,患者的恢复情况也就越好。”郝筱萌在得知自己初配型成功之后,便开始调整饮食,加强锻炼,从而保持身体健康。因为只有捐献者补充了足够的营养,将自己的身体调整到最佳的状态,才能够为病人提供更好的血液“种子”。
住院捐献的一周之间
作为捐献者,郝筱萌在捐献日的前五天便住进医院。这次住院主要是为了给她注入动员剂,并随时观察她身体情况的变化,以便捐献顺利进行。动员剂的主要功能是使造血干细胞活跃到人体的外周血之中。如此一来,在捐献的时候直接抽取外周血便能够获得造血干细胞。
终于到了捐献当天。郝筱萌早上五点接受了抽血,接着,七点开始做准备,八点正式采集。采集时需要郝筱萌在床上平躺3、4个小时。经过血液分离机,将需要的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并把剩下的血液加热到与体温相近的温度,接着送回体内。郝筱萌告诉记者,整个过程完全不疼,并没有什么感觉。而且,医生全程在旁边观察血液循环的情况和捐献者的身体情况,操作过程十分安全。
“开始的时候就没觉得特别可怕,捐献完之后就更不怕了。”郝筱萌在捐献后的第三天便顺利出院了。
捐献之后
“没有什么可犹豫的。先留下一个血样,这样血液病患者就有可能从库里找到你,至少能让他们有个希望。别让他们永远也等不到你。”郝筱萌坚定地说。
在郝筱萌住院的时候,她曾见到一个为了救自己的孩子,而第三次采集血样的母亲。在大多数情况下,父母的造血干细胞只是半相合,这种情况下孩子恢复的情况并不会太好。但即使这样,为了给自己的孩子寻求一丝生的希望,那位母亲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再次采集血样。郝筱萌被这样的场景深深感动。
“血液病患者有好几百万,那些人就在那里眼巴巴地等着,花着昂贵的治疗费,用着药物、做着化疗,并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很多人就是等不到成功的配型。而等不到配型,看不到希望,才是最难过的事情。”郝筱萌激动地道出了众多血液病患者及家属内心的呼喊。
郝筱萌告诉记者,在她捐献的过程中,意识到许多人对于捐献造血干细胞都存在着错误的观念。事实上,志愿者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只是从人体外周血中抽取50毫升血液,并不是拿走人体的一个器官。而健康人体的血液是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的,这样程度的捐献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在郝筱萌看来,目前造血干细胞知识的普及力度还比较欠缺,人们不清楚造血干细胞是怎样一回事,如此就会对于捐献这样的善举敬而远之。“多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就不会担心。在你了解清楚之后,就不再害怕了。”
附:
(原载校报总第480期)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