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两学一做】文传学院:创新学习形式,凸显专业优势,全力推动基层党建

——记文传学院党总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情况

20164月到12,文化与传播学院党总支下属的4个教工支部先后带领学生党支部赴西城区书香驿站开展活动。汉语言文学系党支部送文化进社区,与社区的居民共同举办“百姓身边的北京文化暨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分享会”;广告与艺术联合党支部和行政党支部分别到书香驿站为社区居民普及摄影摄像、构图和图片处理的基本知识;传播学系党支部又为社区居民送上了《新媒介环境与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文化大餐。“北京文化、摄影讲座、新媒体文化……这些正是我们社区居民所需要的,每一次活动不仅现场互动好,而且都能产生持续的影响。社区老百姓强烈希望咱们文传学院党总支能将这些活动持续进行下去!”北京市西城区社区文明促进协会会长梁军说道。

打造实践平台,努力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如何打通基层党支部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一直是文传党总支思考的问题。“‘书香驿站’志愿服务是文传学院党总支与北京市西城区社区文明推进协会共同合作的重点项目,也是文传学院党总支结合专业优势,打造实践服务平台,创造性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做’的工作。”文传学院党总支书记付琳介绍说。文传学院党支部在书香驿站所开展的活动结合了学院新闻、传播、广告等专业的专业特色,紧扣基层社区、老百姓的文化需求,不仅为学生、为教师队伍在技能提升、社会实践等方面设计路径,而且在推动西城区的基层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社区居民文化艺术修养等方面取得了效果。


 教师党员刘骏晟在书香驿站讲授摄影知识   代启蒙/摄 

“我将所研究的‘新媒体’领域与社区居民的需求相结合,为大家讲解了《新媒介环境与网络青年亚文化现象》”,文传学院传播学系党支部教师党员徐轶瑛说,讲座很好地打开社区居民们认识新媒体文化的一扇窗,让他们了解随着网络成长的年轻人的文化、思想和诉求,拉近不同代际之间的距离。

无独有偶,文传学院分工会主席张小乐在“书香驿站”向社区居民分享了“北京老字号文化”,以互动交流的方式探寻老字号的文化内涵。张小乐说:“文传师生走出象牙塔,来到‘书香驿站’这一服务社会平台,通过体察社情民意,不仅加深了对社会和民生的了解与认识,增强师生的社会责任感。”

201611月,广告与艺术联合党支部在书香驿站为社区居民开展了一场主题为‘掌握构图技巧,世界尽在掌中’的摄影知识宣讲活动。广告学系党支部书记许敏玉介绍说,“教师党员刘骏晟从构图、角度、景别等方面讲解了关于摄影造型的知识,深受社区居民的欢迎。”学生辅导员代启蒙介绍说,那天的学习氛围特别好,有的社区居民还认真地做笔记,及时用手机拍下PPT的内容,有听不懂的地方主动提问,互相交流学习收获。

付琳认为,文传学院在“书香驿站”开展的活动,坚持以党支部为单位,教师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联动、互动,引导师生党员在社会实践中接受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在加强基层党建,“打通最后一公里”实践中,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今年,文传学院将进一步研讨、交流、完善服务机制,努力形成党建服务社区的长效机制,推出学院党总支与社区共建设的文化成果。

缘起《月坛好人》采访,创新党建新思路、新做法

其实,文传学院与西城区社区文明推进协会的第一次合作并非始于“书香驿站”。早在2014年,文传学院学生党支部就与西城区社区文明推进协会展开了合作。“2014年,学院近30名学生党员参与了《月坛好人》一书的采访撰写工作。这本书是由西城区委月坛街道工作委员会策划编辑,书中52位主人翁都是普通社区成员。文传学院学生党员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到采访一线,认真按时地完成稿件采写的同时,也被《月坛好人》的故事打动、鼓舞着。”分团委书记宿东泽介绍说。

2015年,由西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启动了第三期《西城好人》采访撰写工作。由于文传学子在《月坛好人》一书采写中的优异表现,得到了西城区委的好评。合作的橄榄枝再次投向了文传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学生党员姚顺宇介绍,“当时,我们只有10天的时间,要完成对29位西城好人的采访和特稿撰写,最终结集成书并出版。”当时,采访团成员中没有人报怨时间紧、任务重。相反的是,同学们希望能通过一篇篇特稿把采访时感受到《西城好人》的善良和正义传播出去,让更多人感受到社会的正能量。

文传学院本科生党员粟霜晴在谈到参与采访《西城好人》的感受时说:“年迈的管爷爷时刻将共产党员的责任铭记在心,坚持为社区居民做好事。当问及原因时,管爷爷只说,这是共产党员应该做的。”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传学院学生党支部联合北京市西城区玉桃园社区党支部开展了“老党员口述史及老物件摄影展”的活动。“玉桃园社区有很多早在抗日时期就已入党的老党员。他们的故事对我们来说弥足珍贵”姚顺宇说。学生党员通过文字和镜头记录下这些老党员故事的同时,不仅磨练了专业技能,更提升了青年党员的党性修养。

“文传学院党总支积极组织学生、教师与我们开展了许多合作,无论是《月坛好人》《西城好人》两本书的采编出版工作,还对许多社区活动的视频制作提供协助,以及对我区残疾人的关注等等,咱们学生党支部做了大量的工作,给予了我们大力的支持!”梁军这样评价文传学院学生党支部。

挖掘活动形式,创新方式讲党课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文传学院党总支注重运用专业特长,不断丰富“学”的形式,充分调动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院领导班子、党支部书记结合自己入党经历、专业方向和目前关注的热点等内容讲党课,巧妙地将党建与学院建设发展联系起来,这是文传学院党课的一个特色,学院党总支希望将这种机制一直延续下去。”付琳说。

文传学院党总支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能很好地结合党员的本职工作,避免空谈和“两张皮”等情况,将“两学一做”落到实处。在谈到怎样准备专题党课时,文传学院院长石刚介绍说:“我所讲授党课的主要内容是明确学院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如何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引入课堂,进一步坚定学院学生党员的政治立场,形成正确的新闻理念。大学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也是文传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所思考的问题。”

文传学院党总支在“学”上的另一个亮点,就是学生党支部制作的微党课。学生党员将同学们重读党章,采访撰写《西城好人》以及在“书香驿站”所开展的社会实践等活动的心得体会进行分享,制作了上、下两集时长40多分钟的微党课视频。“微党课效果真的蛮好的!”付琳对学生党支部所制作的微党课给予了肯定。

“我当时在现场指导学生切画面,也参与了微党课的全过程。微党课从现场布置到视频拍摄、剪辑都是学生亲力亲为。”人文与传媒实验教学中心曹健说,大家在制作微党课时很用心,一是全体党员都统一着装,保证了视频画面的干净整齐。二是大家还统一了PPT的比例,统一要求做到159,以确保与视频制作更协调。

本科生第二党支部书记张璐说,“录制微党课,最耗时的就是模拟录制练习。为确保录制顺利进行,录制前一晚,所有学生党员把全部流程磨合好已是凌晨了。其实微党课前后拍了两次。第一次拍摄后,一些小失误影响了视频的整体质量。之后,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练习、改进。”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学生党员张雨田补充说,老师叮嘱我们要坚持保持党性,不仅在微党课视频的制作这一件事上,作为党员都要处处坚定信念,争做楷模。

(原文载于校报总第507期)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