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汇八方谋远略,法育英才启新程——法学院召开2025年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
3月7日上午,法学院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专家论证会胜利召开,旨在进一步优化法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升本科教育质量。会议特邀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力、金贸凯德律师事务所主任齐斌、北京家理律师事务所主任姜鹏飞担任论证专家,为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指导意见,法学院院长张世君、副院长尹少成、陶盈参会。
会议伊始,尹少成围绕学院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计方面,向专家组作了全面汇报。他介绍,首经贸法学院遵守“教育强国”规划要求,坚持财经类学校特色,持续推动法学教育与实务需求接轨,在人工智能、涉外法治等多个热门领域开设选修课程,去年还增设了数字法治卓越班进行类型化教学,以应对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的新挑战。
专家建言献策,共谋发展路径。在专家论证环节,三位专家结合自身经验,对培养方案提出针对性建议。张力谈到,人工智能在各领域运用愈发广泛,法学教育要与其接轨,不仅要增设相关领域的选修课程,还要在日常课程中锻炼本科生对人工智能在不同应用场景的应对能力。在涉外法治方面,大学英语学制的缩短,为法律英语等涉外专业课程释放了一定的发展空间。此外张力还表示,要培养“实战型”法律人才,就要注意不能将实践教学形式化,案例评析类课程不能沦为理论课,要注重课程内容的实践性。
齐斌从实务角度谈到,在本科阶段为学生开设人工智能应用课程是本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一大亮点,要让人工智能技术成为法学生的助手,而不是竞争对手。齐斌律师建议,在本科阶段针对人工智能的教学中,从广度上拓宽学生们对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认知,从深度上培养法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力。
姜鹏飞则建议注重模拟法庭、律师职业伦理等与工作场景相关的课程教学,注重法律科技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提升法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同时,做好大学生活与工作生活的衔接,助力法学生快速适应职场。
凝聚共识,擘画未来。会议最后,张世君代表学院向与会专家致谢。他表示,三位专家提出的建议兼具前瞻性与实操性,为学院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重要方向。下一步,学院将充分吸纳专家意见,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平台建设,并积极探索“法学+数字技术”“法学+国际治理”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法治中国建设输送更多高素质、创新型法律人才。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