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国际合作交流直属党支部学习热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系统谋划“十五五”时期国家发展目标任务,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国际合作交流直属党支部第一时间组织专题学习,与会人员结合工作实际交流学习体会。

国际合作交流直属党支部书记李娟婷表示,全会擘画的“十五五”发展蓝图,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妥有序扩大教育领域自主开放”等部署,为国际教育工作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来华留学生工作是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故事的生动载体。未来将着力搭建跨文化交流桥梁,让来华留学生工作成为增进中外理解互信的坚实纽带。

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港澳台办公室主任兼国际合作交流直属党支部副书记、国际学院院长刘文川谈到,全会精神使国际合作交流工作方向更明、动力更足。他表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与国际交流职能高度契合。部门将聚焦“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部署,深化与沿线国家高校的合作,拓展师生互访、联合科研等项目。同时,紧扣“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要求,重点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育和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为学校科技创新和学科升级注入国际动能。

国际合作交流处副处长、港澳台办公室副主任兼国际学院副院长赵灵翡表示,作为教育国际交流的参与者,将积极贯彻落实教育对外开放政策,锚定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目标。她指出,要把握“十五五”时期机遇,发挥北京区位优势,主动对接数据科学、人工智能与经济管理等学科的融合创新趋势,不断提升国际化教育治理能力,服务国家外交工作大局。

国际合作交流处副处长、港澳台办公室副主任魏华颖表示,全会提出的“创新育新”与高校国际人才培养目标高度一致。首都高校作为教育对外开放的前沿,应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与沿线国家高校的联合培养项目,创新合作模式,培养具有全球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国际学院副院长于佳指出,“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全会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教育强国”,为来华留学教育指明了提质增效的核心方向。来华留学教育作为中外交流的重要桥梁,必须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自身价值。

支部委员、国际合作交流分工会主席周磊提出,贯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需要立足首都资源优势,推动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深度融合。他建议通过“文化讲座+体验+研修”模式,搭建国情实践平台,并在教学中融入北京中轴线、故宫等文化元素,让国际学生读懂中国。同时,创新课程教学形式,提升课程的互动性与体验感。

支部委员、国际学院留学生培养办公室主任朱燕红表示,学习全会精神为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面对来华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多元的趋势,必须以制度化为引领,推动管理服务的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构建科学高效的工作体系,全面提升治理能力与服务水平。

国际学院教研室主任刘文政表示,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和党员,深感责任在肩。全会对“文化强国”、“文明互鉴”的部署,为汉语国际教育明确了使命——语言是纽带,文化是灵魂,我们要努力做中华文明的传播者、中外理解的桥梁。

国际学院教师李红谈到,在中国与世界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下,党员干部必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要以开放的心态、合作的姿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和认同。

国际合作交流处党小组组长吴瑛楠表示,全会公报中关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的论述,为未来学生国际交流工作提供了清晰指引。推动学生国际交流项目时,要特别注重提升合作的层次与质量,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大家一致表示,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将全会部署转化为推动学校国际化办学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书写好新时代首经贸国际化办学的新篇章。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