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首都圈发展高层论坛在首经贸召开
1月13日,第十一届“首都圈发展高层论坛”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召开,论坛主题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机制与新模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杨开忠教授在致辞中表示,首都圈发展高层论坛是落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立足北京”这一基本办学方针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次论坛对探寻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机制与新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杨开忠教授向出席本次论坛的各位专家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随后,杨开忠教授以“京津冀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美好生活圈”为题进行了演讲。他指出,构建国际一流的美好生活圈,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要求,是有效提升地方品质的重要途径,更是京津冀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的关键举措。
南开大学校长助理、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刘秉镰教授提出了关于我国新区发展变化的几点思考。他认为新区发展面临着难以吸引人口、税收结构脆弱、土地低效利用和产业错位等几大障碍。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在于产城融合,注重城市产业规划与总体规划并行。此外,还要注意营商环境的改造与完善。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教授对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建设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他指出,北京产业空间布局调整应重点疏解和引导非首都核心功能的转移,将中心城区过度集中的产业功能向郊区及周边地区转移(市域转移与区域转移),带动区域功能格局的整体优化。他还在分析日本首都圈结构的基础上对雄安新区的几大功能定位做了详细阐释。
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研究员认为,都市圈建设是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运行效率、防范城市病的重要战略。都市圈建设要抓住两个关键要素,一是前瞻性规划,构建功能分散化、多中心且有机联系的空间格局;二是将轨道交通建设放到突出位置。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所长肖金成教授认为,学界应就京津冀都市圈未来发展几大重点问题进行研究。他认为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疏解必然为周边地区带来很大的发展机遇,学界应密切关注周边地区发展问题。其次,首都圈结构由近及远,应就北京市辐射能力及范围作进一步研究。
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教授指出,在新时代要以新理念破解京津冀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总体思路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两不”难题,促进京津冀“两翼”齐飞,推动协同发展。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祝尔娟教授认为京津“双城记”应尽快破题。她认为京津实力水平接近,合作领域宽,同城化趋势明显,北京应注重疏解带动、合作整合。
论坛最后,北京市社科规划办基地处处长刘军做了总结发言。
本次论坛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科研处、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基地、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京津冀大数据研究中心联合承办,并得到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河北经贸大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来自京津冀三地的专家学者及新华社、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出席了论坛。我校杨全社教授、叶堂林教授主持了本次论坛。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