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2015中国国际贸易便利化暨北京外贸发展研讨会在京举办


1211-12日,由中国国际商会、中国口岸协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主办,中海国际咨询有限公司、中海华夏(北京)国际会展有限公司协办的“2015中国国际贸易便利化暨北京外贸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此次会议以“新常态新挑战新引擎”为主题,围绕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外经贸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如何通过推动贸易便利化和单一窗口建设以及加强中日韩合作等促进外经贸发展展开了研讨,同时探讨了开放经济背景下北京外贸发展等议题。


中国口岸协会会长叶剑就新常态背景下深化口岸通关改革,促进贸易便利化发表了演讲。叶剑认为,口岸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结点,是商品汇集和扩散的交汇点。但目前中国口岸发展距离贸易便利化的要求还有改善空间,口岸改革还需继续深化。各部门要统一认识,站在国家、整体、和长远的立场上,把中央大政方针落到实处,将自身的责权利有效融合,充分将产学研调动起来,共同参与以提高中国口岸运行效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林桂军对近5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做了简要回顾,结合宏观经济学理论,从长期和短期影响因素角度对我国GDP增速放慢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我国经济减速短期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是出口下降,而投资是经济增长的长期驱动力。他创新性地把官员不作为纳入影响经济增长分析框架内,指出官员不作为与GDP增长具有一定相关性。有鉴于此,他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扩大进口,减缓升值压力,二是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作为长期结构调整重点以及通过改革来提高官员作为。

中国日本商会事务局长五十岚克也、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驻华首席代表杨平燮分别从中日和中韩经贸关系出发,分析了与中国的双边经贸关系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前景。五十岚克也和杨平燮均认为,中日和中韩经贸发展潜力巨大,但中方在贸易便利化方面比如提高法律制度及执行的透明性、减少通关手续的繁杂性以及规范各地海关执法尺度的统一性还有提升空间。

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外贸运行处处长刘军首先对北京市外贸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对北京外贸现阶段发展的结构性特点和阶段性特点做了概括。他认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城市战略定位,以及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大背景下,北京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价格不断上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综合导致北京外贸发展面临极大挑战。外贸出口增长从2011年起降到个位数,2014年出现负增长,2015年以来出现两位数下降,转型升级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压力和难度加大。“十三五”时期,要以融合发展、协调发展和创新发展为思路,应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局面,推动北京外贸可持续发展。

海关总署教育培训中心副主任汪东虹对《WTO贸易便利化协定》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并对中国海关为实施贸易便利化所做的努力进行了概括。他介绍说,目前全国海关通关无纸化率已经超过90%,实现通关现场一体化作业以及统一的申报平台、风险防控平台、专业审单平台、现场作业平台,简化了行政、实行关检合作“三个一”审批以便利企业。同时他也认为,现有措施及做法距离企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促进贸易安全与便利方面,海关还大有可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王健教授对中国“单一窗口”与贸易便利化的路径选择进行了阐释。他认为,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跨境电商改变了传统的国际贸易商务流程,使其产生普惠贸易趋势。相对于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对于贸易便利化的需求更为迫切,而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起来的第三方平台的崛起,成为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经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推进器。而能带来更低成本和便利的跨境电子商务依赖于网络安全、系统互联以及法律环境等几方面水平的提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张连城教授认为,中国宏观经济下行的大趋势并未停止,进入全面持续通缩和自我加强阶段。张连城认为,短期经济下行的直接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企业利润下降导致投资增长率下降和进出口下降也是重要原因。长期内,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由生产要素投入数量、使用效率和制度因素决定,目前来看,去除官僚和垄断利益集团的阻力,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是重要手段,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因素根本出路在于改革。

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星萍从企业角度,阐述了贸易便利化给企业带来的便利以及提出了对未来便利化的期待。她认为单一窗口、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集中申报、7*24小时预约通关制度和汇总纳税等多种便利化措施,通过改进海关作业流程和海关监管方式,简化了杜邦中国的通关手续,提高了通关效率,杜邦公司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在实际业务中,某些口岸对于暂行办法中相关规定的裁量度有差别,希望能够对其统一。

中海国际咨询有限公司高级顾问秦阳从“单一窗口”的概念出发,介绍了“单一窗口”在世界不同国家的发展概况,继而引申到中国“单一窗口”的发展。他认为电子口岸一些核心功能尚没有实现,各部门之间难以实现数据共享。再者,国家口岸办设在海关总署,难以保持中立性,部门之间难以协调形成合力。我国大通关信息平台建设目前依旧是裹步不前,电子口岸离真正的“单一窗口”还有一定的差距,进出口企业通过电子口岸的享受的实惠和便利有限。秦阳通过上海“单一窗口试点”的先进经验,对北京市发展“单一窗口”提出了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推进北京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的政策建议。

研讨会由秦阳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郎丽华主持。

来自商务部、海关总署、中国口岸协会、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中国日本商会、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杜邦(中国)集团、5100公司、科慕化学公司、对外经贸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信息工业大学等官、产、学、研、商的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专家学者的发言为促进贸易便利化、加快经济复苏、扩大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建设性的建议和启示。

分享

首经贸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其他出处的作品,版权均属于首经贸新闻中心,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首经贸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其他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对其负责。 ③ 有关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 ※ 联系方式:首经贸新闻中心 Email:xcb@cueb.edu.cn